“汉柏·江声——赵大钧、王劼音双个展”11月4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
&nbsp>
■展览现场
赵大钧、王劼音均为国内美术界享有广泛声誉并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
年逾八旬的两位艺术家,从事绘画创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多世纪,作品融会中西艺术,在具象、意象、抽象等绘画语言上均有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同时,他们又都有着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经历,培养和引导了众多学生,其中不少已成为目前国内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本次展览展出两位艺术家100余件画作,涵盖油画、版画、水墨、水彩、水粉、素描等多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2021年的新作,展呈了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赵大钧 汉柏系列 布面油画 185×185cm 2021
赵大钧长期生活、创作于东北沈阳,王劼音一直生活、创作于江南上海。
南北方的水土与人文,漫长艺术人生所经历的复杂时代背景的变换,为他们的绘画艺术奠定了浓重而苍茫的底色,也形成了彼此迥然相异的绘画气质。
而他们在不同方向上对艺术自由的不断追求、对心灵表达的无限探索,也开辟了彼此绘画艺术广袤而深邃的视觉与精神空间。
展览主题词“汉柏”与“江声”,来自于赵大钧、王劼音两位艺术家近期作品的名字。
“汉柏”的精神,“江声”的意韵,互为交融。
■赵大钧 神山夏诺多吉 布面油画 151×200cm 2008年
赵大钧说,“汉柏”不是指某一张画,而是这一段的精神指向。“汉柏”是“坐忘”,是寻找内心的归属。
“白白的画布,线条不是从手指流出,而是由心传到远处,再拉回到洁白的布上。只在云雾中作画,自己处在画面的包围之中,一直下去,直至精力耗尽……”
赵大钧表示,每天步行到画室的“路途”,在画面前走动、涂改,与画相伴,不断感悟视觉“意”的存在,成为自己最大的乐趣。
■赵大钧 碎冰川 布面油画 132×170cm 2009
王劼音形容,画家的一幅画如同树的一个横断切片,从这年轮切片上,大致可以看出这树的经历。
在他看来,画之所以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就因为其中隐藏着这样的生命密码。
■王劼音 红花,布面油画,120×160cm,2005
他说,“有的画家是‘有心栽花’,“而我总是‘无心插柳’,不打草稿才好玩。”
“也许我本来想要画一幅山水,趁着有灵感立刻动笔,画着画着却发现感觉不对,灵感不灵了,这时我会把画翻个身再看,也许山水就看起来像花卉了,我便顺势将它画成了花。”王劼音说。
■王劼音 花卉图谱249,布面油画,80×80cm,2005
此次双个展,以回溯的角度,在同一场馆中展开他们的艺术创作之旅,展呈他们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
既达两相对照、相映生辉之意,也为研究他们的绘画实践乃至由此生发对于中国现当代绘画发展与本土价值建构的研究提供典范和参照。
■王劼音 江声,布面丙烯,150×95cm,2021
展览特别邀请沪上知名设计师沈浩鹏担任视觉设计,在展呈空间上进行了巧妙设计和布局,使展览中既保有独立鲜明的个人线索,又体现出两位艺术家创作上的相互映照和对话。
该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势象艺术中心协办。著名艺术家周长江担任学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该院美术馆负责人江梅担任策展人。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1年11月25日。
“汉柏·江声——赵大钧、王劼音双个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4日至11月25日
展览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本市金珠路111号)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