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丽梅
编者按
在第80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刘丽梅教授团队呈现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本期微信为大家介绍在“17-b genetics-type 2 diabetes”专题展示的一项mody6基因e59q突变的发现与功能解析(1648-p),并邀请刘丽梅教授予以精彩点评。
研究摘要
刘丽梅等
目的/背景
在中国,超过80%的青少年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无法从基因上解释的。与较常见的mody2、mody3和mody5不同,mody致病基因中mody6比较少见。为了探讨neurod1是否与中国mody有关,我们在mody家系中筛选其突变,并探讨其潜在的致病机制。
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法,筛查32个中国人mody家系(mody2、3和5基因突变阴性)的先证者neurod1基因突变;通过临床表型和病理生理研究以及突变3d模型构建,对新发现突变的功能意义进行解析。由于在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中没有neurod1蛋白的晶体结构以及相似性较高的同源蛋白,本研究采用i-tasser进行自动蛋白结构预测,通过能量优化和procheck程序的蛋白模型评价,进行3d模型构建和解析。
结果
一个neurod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e59q(c.175 g>c,p.glu59gln)在1个mody家族中被鉴定;该突变源自neurod1的n端,氨基酸glu被gln取代所致;
neurod1基因glu59氨基酸残基在哺乳动物物种(恒河猴、小鼠、大鼠、狗、牛和马等)中高度保守;
4例携带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先证者、儿子、弟弟、妹妹)偏瘦,bmi为21.0 kg/m2(20.3~21.2 kg/m2);与非携带者(n=6)相比,fins/fpg和2h ins/2hpg显著降低(p均<0.01);先证者的父亲携带突变但无糖耐量异常,提示e59q突变呈不完全外显;
在其他先证者和201个正常葡萄糖耐量的对照受试者中未检测到e59q突变;
野生型glu59(带负电荷)与周围带正电荷的arg54和lys88形成较强的盐桥键;而glu59主链分别与gly56和asp61形成氢键;而在e59q突变体中,gln59侧链的盐桥键消失,但与arg54形成氢键。
结论/讨论
本研究提示,neurod1-e59q突变可能通过改变与其周围氨基酸的相互作用,改变n端分子构象。构象的改变影响了突变体e59q与胰岛素启动子的结合,进而降低胰岛素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的mody6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