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11月6日,法国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国十二年宪法(也称为《拿破仑宪法》),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了法兰西帝国,军阀出身的拿破仑·波拿巴成为了法国人的皇帝。12月2日,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亲自带在了自己的头上,从此他在政府公文上的签名也由波拿巴变成了拿破仑。此时,经受了大革命洗礼的法国民众似乎忘记了,他们曾经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波旁王朝,并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这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事件,高呼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发誓要推翻暴君的法国民众为何会容忍甚至拥戴一个加冕称帝的拿破仑?

想要知道法国人为何支持拿破仑,我们就先要了解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与路易十六因何会命丧断头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以奥地利、普鲁士为主的欧洲封建国家拒绝承认革命的合法性。1792年布伦瑞克公爵以神圣罗马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名义,发表了对法国的宣言(实际上是威胁),宣言指出,暴民们篡夺了法国的政权,扰乱了法国的正常次序,亵渎了波旁王室的权威,因此欧洲各国的君主们不能袖手旁观,警告法国国民自卫军与国民公会,要立即恢复国王的尊严和自由,否则巴黎将遭到盟军的进攻,不惜以血流成河为代价来恢复国家的安宁。然而法国的革命者非但没有屈服于盟军的威胁,反而发动了8月10日的起义,他们冲进皇宫肆意妄为,路易十六不得不逃往国民公会寻求庇护。9月20日,迪穆里埃率领的法军在瓦尔密战役中战胜奥普联军,9月22日,历史悠久的波旁王朝终于被颠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次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
上面这些事件虽然与拿破仑没有关系,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他们坚决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干涉法国的内政事务,列强们的威胁反而加速了法国封建君主制度的灭亡,坚定了革命者建立共和国的决心。因此人们渴望有一个英雄式的伟大人物成为新的统治者,通过强势的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来维护法国的主权,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尽管他们反对暴君,但更不能容忍法国沦为列强的傀儡。而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具有超高政治智慧与军事天赋的拿破仑符合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期望。
毫无疑问,法国大革命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破坏性,特别是当法国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时候,这种破坏性就会表现的异常明显。1792年8月30日,已经越过法国边境的普鲁士军队围攻凡尔登要塞,仅用一天时间就攻陷了这座巴黎的门户,当时由巴黎第三阶层的选民组成的公社收到凡尔登失陷的消息后,一时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他们以为自己被内部的敌人所出卖,竟然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措施,派出了一支三百多人的行刑队分别来到卡尔默监狱、阿贝义监狱、福尔斯监狱以及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仅用三天时间,屠杀了几乎所有的罪犯,共有1400人在这场被称为“九月屠杀”的暴行中死去,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和政治没有任何关系的罪犯。
诸如“9月屠杀”之类的事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可谓是层出不穷。在1789至1798年这10年间,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和督政府轮流上台执政,几乎每一次执政党的更替都会演变成一场政治杀戮。比如在罗伯斯庇尔恐怖统治时期,法国共有1659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2639人在巴黎,但事实上全法国境内死亡人数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可以说当时的法国社会已经处于一个完全失控的状态,此时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拨乱反正,重新建立稳定的社会次序。拿破仑临死前曾在遗嘱中说:“我的独裁是迫不得已,许多权力我不想要,但人们总会强加给我......”我觉得这或许并不完全是在为自己辩解,在那样混乱不堪的无政府状态下,权力的分离对重建社会次序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想要尽早结束动荡不堪的政局,民众们只能选择将权力交给最有希望带领法国走出困境的拿破仑。
其实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是因为第三等级的平民与贵族僧侣们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路易十六没有能力更没有魄力来打破这一现状,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而拿破仑执政以后,经常会让那些旧贵族参与国家的外交事务,他发现在和欧洲国家的政府打交道的时候,派出的大使如果是旧贵族,那么协商的成功率就会高一些,因为很多旧贵族都与欧洲各国的大使私交甚笃,这也让人误以为拿破仑对旧贵族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此外,他也会给予那些不反对自己执政又赋闲在家的旧贵族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比如参与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罗尚博伯爵和拉法耶特侯爵。此外,塞居伯爵的父亲老塞居元帅在前朝身居要职,退休后因投资失败赔光了所有的积蓄,拿破仑又给他补上了一份退休金,并且接见了他。
另一方面,拿破仑又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建立了稳定的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与贸易上采取了自由主义政策,他通过国家扶持和奖励机制推动了工业水平的进步。考虑到当时英国对法国采取了海上封锁的策略,拿破仑采取了对等的措施,也对英国实行了大陆封锁政策,这一政策等于在实质上保护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不夸张的说就算把拿破仑视为是法国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也不为过。
而对于原先第三等级的平民以及广大农民来说,拿破仑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确立了财产所有权不可侵犯的原则,让平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废除了农民的代役租、徭役劳动和其他封建贡赋,这些举措都为这位法国皇帝赚足了信任票。他让包括旧贵族、神职人员、资产阶级、市民和农民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都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有所作为,缓和了原本激烈的社会矛盾,这样的统治者是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还是帝国的皇帝对人们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自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开始,法国人就一直把祖国视为欧洲的中心,争夺欧洲霸权被很多人看作是国家的荣耀,甚至连拿破仑自己都说过:“法国人只对一样事物敏感,那就是荣誉!”。1796年3月拿破仑成为法国驻意大利方面军的总司令,率领着这支缺衣少食,士气低落的疲惫之师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无论是维尔姆泽、阿尔文齐还是博利厄等奥军将领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迫使奥地利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将奥地利的大部分领地割让给了法国。这让拿破仑马上成为了法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报纸上也不遗余力的宣传着他的功绩。但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那段日子里,接替他的舍雷尔将军几乎完全丢失了意大利的领地,这让以巴拉斯为首的督政府再次处于风口浪尖之中,民众们痛斥督政官们的腐败无能。
而远在埃及的拿破仑也通过报纸得知了法军在意大利兵败的消息,这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回到法国。而得知拿破仑回国的消息后,法国的报纸曾经以热情洋溢的文字来欢呼英雄的归来:
“人人都迫不及待地向他欢呼,因为他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每个人都相信光荣、和平与幸福一定会随他而至。”—《拿破仑传》
我们在这份报纸上刊登的文字中会发现,光荣居然排在了和平与幸福之前。是的,当时法国人对荣誉的渴望并不亚于他们对平等的追求,他们认为拿破仑是最有希望让法国再次伟大并称雄欧洲的领袖。
在雷米扎夫人的回忆录里曾经披露了这样一段对话,拿破仑曾经向雷米扎先生表明了他称帝的意图并聊到他对法国人的评价,我认为基本还是准确的。
你们的虚荣心受不得冷落,共和国的严厉会使你们会使得你们觉得无聊至极....自由只不过是个借口,平等才是你们所关注的。如果公孙王侯都是从士兵晋升上来的,人民就会比较满意...现在军队和民众都站在我这一边。如果有人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依然不能统治国家,那他也真是个笨蛋。—《雷米扎夫人的回忆录》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字“平等”,其实法国人民对平等的渴求要远远超过自由,路易十六始终都不明白,民众们不是不能容忍贵族们享有特权,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没有平等的晋升通道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拿破仑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当他建立荣誉军团的时候,就有人反对说这是在重建等级特权制度,然而皇帝却丝毫不在意,因为荣誉军团的勋章不仅被授予上流社会的成员,也被用来奖励给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换句话说只要你有本事都可以来拿这枚奖章。
此外,拿破仑在军中更是实行了几乎绝对的平等,有一次他在检阅军队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士兵非常优秀而且作战勇猛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但他的上校却一直不敢提拔他,拿破仑询问了具体的原因,上校回答说:“陛下,他是个文盲”,但皇帝毫不犹豫地说道:“没关系,就让他当军官。”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拿破仑觉得只要你有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无论什么出身都可以成为军官。
“如果拿破仑只是暂时的执政官,那么他可能会受到袭击;如果他一辈子都是执政官,那么他肯定会被暗杀。所以他觉得世袭制就是一个盾牌,可以保护自己...如果世袭制开始,那杀掉他也没有用。所以为了保护法国,世袭制在现阶段来说,肯定是必要的。”—约瑟夫·波拿巴
上面这段话是拿破仑的兄长约瑟夫·波拿巴写的一封信中的内容,虽然这其中带有些许为拿破仑辩解的意思,但也反应了当时他所面临的困境。在拿破仑统治法国的十几年中,刺杀他的事件发生了几十次,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1800年的圣诞节夜晚,当时拿破仑带着约瑟芬和她的女儿一起前往巴黎歌剧院,结果他们乘坐的马车在一条小巷子里遭到了炸弹的袭击,幸亏好胜的车夫驱车急速前行,阴差阳错的救了他们,但这次袭击依然造成了20名无辜的路人丧生。事后经查实这是保王党人和英国合谋的一次暗杀行动。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会发现,约瑟夫·波拿巴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咱们中国人讲政亡人息正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统治者不在其位,那么他的政治措施也就很难继续实施下去了。而当时拿破仑面临的就是这个情况,唯有恢复世袭制才能相对的维护法国的稳定,因为即使拿破仑去世,他的后继者们依然可以在制度的驱使下推动国家的发展,也让刺杀拿破仑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德国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曾经把拿破仑看作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又精于计算的罗马式英雄。他成为一个凯撒式的人物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传统的君主制封建国家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当时的法国人民反对的并不是君主,而是以君主为代表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这种黑暗腐朽的制度下,诸如自由、平等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被无情地蔑视,社会犹如一潭死水,让人看不到任何发展的契机。而拿破仑的帝国则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国家,他的独裁统治既有自己的主观因素,也有时代强加在其身上的枷锁。这个政权结束了十余年的动乱期,建立了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稳定了社会次序,推动国家走上工业之路,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让民众们重新感受到荣耀与平等,相比落后封闭的旧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意义,更重要的是,当时法国人的心中已经觉醒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渴望维护国家主权,拒绝列强对国内事务的干涉,让法国再次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而拿破仑正好是那个有能力带领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人,这也是民众们拥护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梅尼瓦尔著《与拿破仑一起战斗》
路德维希著《拿破仑传》
夏多布里昂著《回忆拿破仑》
富歇著《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米涅著《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文:兰台令君
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