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近日,家住奉城镇的顾先生发现家门口的城河河内岸上,长出了很多粉红色的奇怪东西,每个都有拇指大小,走进细瞧,这个不明物体由一颗颗粉红色的圆珠排列吸附组成。顾先生今年71岁,还从来没见过。他用铲子取样后,请教家里八九十岁的长者,得到的回复同样是没见过。这个东西有毒吗?长期存在对河道有没有污染?带着这些疑问,顾先生联系了相关部门。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上午9点,在奉城镇城河南门吊桥下,记者也看到了这些红色不明物体。沿着河道,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粉红色、手指状的不明物体吸附在河岸内侧,与周边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据附近居民袁先生介绍,去年城河河道内还没出现,今年天气热了以后,河道内就渐渐有了。也有居民回忆道,大约自台风“烟花”过境后,河道内的粉红色不明物体就多了起来。

“老百姓就担心有毒哇?能吃哇?污染有哇?特别现在疫情期间,老百姓不知道是什么?就怕的。”居民顾先生担忧道。

随着河道养护人员的到场,谜底才终于揭开。原来,这些都是福寿螺的卵。作为入侵外来物种,福寿螺虽然多有报道,但本地居民对于它的成卵还是比较陌生。当河道养护人员将打捞的福寿螺和成卵一起放在河岸上,居民们才开始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纷纷围观察看。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对水生作物危害极大,还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由于福寿螺繁衍速度快,如不及时清理,也将影响到本地水生物的多样性。与正常可食用的田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田螺的尾部呈锥形,而福寿螺尾部比较短。在卵的颜色上,区别则是十分明显的,田螺的卵是透明的,而福寿螺则呈现出粉红色。

事实上,从今年6月份福寿螺产卵以来,奉城镇水务部门及河道养护人员已经和福寿螺奋战数月。据介绍,奉城镇大约在两三年之前就发现了福寿螺红色的卵,这意味着福寿螺在本地繁衍。养护部门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置,将河道中的福寿螺拾起后敲碎掩埋,对于螺卵则直接敲碎消杀。从最初发现的航塘港到如今的城河,福寿螺的快速繁衍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一年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从全区来看也有一个增长的趋势。”奉城镇河长办副主任陈亮介绍道。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福寿螺大量产卵引民忧 相关部门连续奋战抓紧清除

据介绍,考虑到药剂消杀可能对河道水质产生污染,目前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目前,在奉城镇,每天都有五六十斤福寿螺的清理量。由于基层河道面广量大,人工清理也存在物力人力不足的困境。目前相关部门也在寻求更高效的解决办法,清除福寿螺,保护河道水生环境。“我们最近也和区卫健委和区农委进行一个对接,希望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来遏制住福寿螺在本地的繁衍。”陈亮表示。

这里也再次提醒市民,发现福寿螺的踪迹,请及时和相关部门反映。此外,由于福寿螺携带寄生虫多,建议居民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