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近日,家住奉城鎮的顧先生發現家門口的城河河内岸上,長出了很多粉紅色的奇怪東西,每個都有拇指大小,走進細瞧,這個不明物體由一顆顆粉紅色的圓珠排列吸附組成。顧先生今年71歲,還從來沒見過。他用鏟子取樣後,請教家裡八九十歲的長者,得到的回複同樣是沒見過。這個東西有毒嗎?長期存在對河道有沒有污染?帶着這些疑問,顧先生聯系了相關部門。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上午9點,在奉城鎮城河南門吊橋下,記者也看到了這些紅色不明物體。沿着河道,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到,粉紅色、手指狀的不明物體吸附在河岸内側,與周邊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據附近居民袁先生介紹,去年城河河道内還沒出現,今年天氣熱了以後,河道内就漸漸有了。也有居民回憶道,大約自台風“煙花”過境後,河道内的粉紅色不明物體就多了起來。

“老百姓就擔心有毒哇?能吃哇?污染有哇?特别現在疫情期間,老百姓不知道是什麼?就怕的。”居民顧先生擔憂道。

随着河道養護人員的到場,謎底才終于揭開。原來,這些都是福壽螺的卵。作為入侵外來物種,福壽螺雖然多有報道,但本地居民對于它的成卵還是比較陌生。當河道養護人員将打撈的福壽螺和成卵一起放在河岸上,居民們才開始将這兩者聯系在一起,紛紛圍觀察看。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原産于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對水生作物危害極大,還可能成為疾病和寄生蟲的載體。由于福壽螺繁衍速度快,如不及時清理,也将影響到本地水生物的多樣性。與正常可食用的田螺相比,最大的差別在于田螺的尾部呈錐形,而福壽螺尾部比較短。在卵的顔色上,差別則是十分明顯的,田螺的卵是透明的,而福壽螺則呈現出粉紅色。

事實上,從今年6月份福壽螺産卵以來,奉城鎮水務部門及河道養護人員已經和福壽螺奮戰數月。據介紹,奉城鎮大約在兩三年之前就發現了福壽螺紅色的卵,這意味着福壽螺在本地繁衍。養護部門也第一時間進行了處置,将河道中的福壽螺拾起後敲碎掩埋,對于螺卵則直接敲碎消殺。從最初發現的航塘港到如今的城河,福壽螺的快速繁衍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這一年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從全區來看也有一個增長的趨勢。”奉城鎮河長辦副主任陳亮介紹道。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福壽螺大量産卵引民憂 相關部門連續奮戰抓緊清除

據介紹,考慮到藥劑消殺可能對河道水質産生污染,目前相關部門主要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目前,在奉城鎮,每天都有五六十斤福壽螺的清理量。由于基層河道面廣量大,人工清理也存在物力人力不足的困境。目前相關部門也在尋求更高效的解決辦法,清除福壽螺,保護河道水生環境。“我們最近也和區衛健委和區農委進行一個對接,希望有更好的解決方式來遏制住福壽螺在本地的繁衍。”陳亮表示。

這裡也再次提醒市民,發現福壽螺的蹤迹,請及時和相關部門反映。此外,由于福壽螺攜帶寄生蟲多,建議居民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