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小河,清澈見底,陽光照下,魚影投底。魚兒們歡樂的在水中嬉鬧着,其中的兩條小黑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極為調皮,惹人喜愛。而這種漂亮的魚,農村人土話裡叫它“石斑魚”。

石斑魚
“石斑魚”屬鳍科、石斑魚屬。是一種暖水性近海底層名貴魚類。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栉鱗,背鳍強大,體色可随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石斑魚”可以食用,煮熟後,味道極其鮮美,肉質肥美鮮嫩,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贊譽。更重要的是,這種魚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鈣、磷、鉀等營養成分,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名魚之一。
農村池塘
而魚皮膠質的營養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尤其适合婦女産後食用。活魚運銷港澳市場,被奉為上等佳肴,供不應求。是以,其價格是比較昂貴的。
然而,這種魚不單味道鮮營養高,其經濟價值也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鲑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産量較多的,是一種石斑魚中的上品。
其實“石斑魚”學名叫光唇魚,這魚也不大,一般兩個手指大,經常在農村小溪的石頭縫裡靈活地穿梭着。我記得我和小夥伴們兒時經常在石頭縫下摸這種魚,和它們捉迷藏。大人們說這種魚叫石斑,或叫石斑子、石溝子,也不知其他地方是不是也這麼叫它。
這些小家夥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山腳下的小溪便是它們非常喜歡呆的地方。我兒時特别調皮,曾經把“石斑”從小溪抓回來全部都放到自家水井裡,結果家人知道後,少不了挨了一頓鞭子,可惜後來能成活下來的“石斑”沒幾隻。
魚
這種漂亮又鮮美的魚兒以前在農村是很常見的。說是以前,那是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記憶中的農村,現在的小河,也不再是過去的小河。現在由于水污染,電魚、毒魚等人類破壞性行為,農村河裡的魚已經被電的,毒的差不多了,使“石斑”真正失去了家園,漸漸在人類的世界裡隐去了蹤迹,能找到的更是沒多少了,哪裡還能看到啊!好在,對于一些落後的農村,人類對它們的污染并不大,我們也還時而能看到這種魚。
親愛的朋友們,不知道你們那還有這種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