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城人在台湾

@邱毅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诸城与台湾,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地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清代,就有诸城籍官员仕宦台湾。抗战胜利后,特别是国民政府撤退台湾之际,大量的诸城人迁居台湾,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诸城人在台湾,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台湾的诸城人,对故乡更是难以割舍。

诸城人在台湾

诸城舜庙

清代以前,诸城人在台湾的踪迹今天已难以寻觅。随着清政府收复台湾,设立职官,诸城人有缘出仕台湾。康熙二十九年(1690),诸城籍武进士王善宗出任台湾協标左营守备,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出仕台湾的诸城人。王善宗,字茂先,康熙十八年(1679)武进士,在台湾五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任陕西兴安府白士关守备。王善宗虽为武将,但工诗文,康熙《台湾府志》留存其《台湾八景》诗。其《安平晚渡》云:“沧海安平水不波,扁舟处处起渔歌。西山日落行人少,帆影依然晚渡多。”雍正十年(1732),诸城籍贡生李珍出任台湾府海防捕盗同知,不久卒于任。同在雍正十年(1732),诸城籍举人杨瑞祥出任台湾淡水同知,杨瑞祥原任古北同知,雍正九年(1731)服满改任福州府同知,调补淡水同知。雍正十一年(1733),杨瑞祥因办运军粮,船只遭遇风暴沉没,杨瑞祥及其幕宾、家人、书役及舵工皆遇难,朝廷加赠荫恤,赐祭葬。乾隆间刘诗(1746—1786年),字孟雅,号学三,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乾隆五十一年(1786)调任台湾府漳化县知县,同年九月卒于任。道光十八年(1838)诸城籍监生李清溎以从九品署台湾府噶玛兰厅头围县丞。据《胡传日记》载,光绪间诸城黑龙沟人张梦麟曾为全台营务处总巡胡传的仆人,染病卒于台湾。

诸城人大量来到台湾,则是在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台湾之际,当时去台湾的诸城人主要包括政府、军队、教育、学者、学生、地主、富商等人员。

随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的诸城籍政治要员当属王立哉、裴鸣宇、刘巨全三人。王立哉(1895—1985),原名培裎,字立哉,王家楼子(今属五莲)人,山东省商业学校毕业,历任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局长、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政府委员、国民参政员。1949年赴香港,1951年去台湾,受聘为行政院设计委员,特任为考试院考试委员。裴鸣宇(1890~1983),原名曾绰,改名孟儒,诸城城里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从事反袁斗争。后参加北伐,被委为接收青岛专员公署专员之一。后去投奔方振武,任灵壁县县长。1929年9月间在南京遭蒋介石扣押。后投靠胡汉民,任广州胡汉民政府中央委员,并在天津英租界设立电台,出版《民声报》,制造反蒋舆论。后任察哈尔省党部书记长、山东省参议会会议长,当选为国大代表,解放前夕赴台。刘巨全(1901—1971),本名毓荃,尧村人,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历任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中国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监察委员、山东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社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1948年2月,当选为监察院监察委员,去台湾后,继任监察委员。

当时去台湾的诸城籍军界人物首推王叔铭(1905-1998),本名镳,又名勋。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赴苏联学习飞行技术,1926年在苏联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脱党。历任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主任兼空军轰炸机第二队队长、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空军武官、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航空委员会代理主任、空军副总司令。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四十三名战犯名单,王叔铭名列其中。1949年去台湾,任“空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授空军一级上将。

原籍曹家郭庄(原属高密)的曹克明(1903—1971),亦是迁居台湾军界人物代表。其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代理青岛市委书记、山东临时省委常委,后叛党。抗战时期任山东第八区游击第六总队总队长、莱阳县、昌邑县县长、保安第十三旅旅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事特派员、保安第十旅旅长、山东挺进军第三十六纵队司令等职。抗战胜利后,出任山东警备第二旅副旅长,兼军委会第十一缓靖区公署高级参谋、国防部山东登莱青地区“人民剿匪义勇军总队”副总队长。1949年夏去台湾,不久退役,1971年病故。

诸城人在台湾文学艺术界尤为引人注目,无论是早年的姜贵、张腾蛟、刘伯銮、丁文智、岳宗,还是在1949年以后出生的平路、王铠珠(林风)等人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姜贵(1908—1980),本名王林渡,又名王意坚,笔名辛季子,现代作家,1948年到台湾,曾任台湾电影公司驻会编审委员,台湾国际关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突围》、《云汉悠悠》等,长篇小说《重阳》、《湖海杨尘录》等。

刘伯銮(1916—2005),字常放,別号天那,又号历下亭长,清代书法家刘墉之胤裔。是20世纪六、七年年代活跃于台湾中部地区的著名画家。

张腾蛟,笔名鲁蛟,1930年出生于大双庙村(原属高密),1949年去台湾,在军队任职,后任行政院新闻局秘书主任等职,以工散文享誉台湾文坛。

岳宗本名裴源,1937年生于天津,哲学博士,著名诗人,出版有《寸草集》、《大地集》、晨星集》、寰宇集》等诗集。丁文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师范学校。去台湾后,长期从事航空地勤工作。1953年后,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南河的咽呜》,中篇小说《尹二爷与柳家寨》,短篇小说集《转变》、《庄敬集》、《力争上游》、《人性的光辉》、《抉择》、《记得当时年龄小》等。曾获1974年第三届文艺金狮奖中篇小说奖和第11届文艺金像奖短篇小说奖。

平路,本名路平,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为台湾知名小说家、专栏作家。

在台湾的诸城人有不少是著名的专家学者,如裴溥言、裴普贤、夏铸九、夏林清、刘学銚、李在方、路君约、刘艺等。

在台湾的诸城籍第二代群体中亦不乏卓越代表,如政界的卢秀燕、新闻界的卢秀芳、演艺界的刘德凯等。

诸城人在台湾

卢秀燕

卢秀燕,国民党党员,台湾政治大学地政系毕业,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硕士。台湾立法委员、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副书记长,国民党第十五届、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常委,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华电视公司新闻部记者兼中部特派员。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期间担任连战、萧万长竞选总部发言人。卢秀燕之妹卢秀芳为台湾东森电视台首席女主播,1994年获台湾新闻“金钟奖”的“最佳新闻采访奖”,被业界称为新闻女王”。2005年7月8日,曾受邀担任央祝《东方时空》之《岩松看台湾》栏日报道组的嘉宾主持,与白岩松共同主持该栏目。祖籍诸城的刘德凯是台湾著名演员和导演,他主演的《陆小凤》、《楚留香》等影视作品倍受大陆观众的喜爱。 (超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