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昨日青空》一国产动画的一座里程碑

作者:沐雨轻雪

说明:本文正文只就动画《昨日青空》进行讨论,不涉及原作漫画。

开篇说句题外话。

某些网站的那些刻薄的,轻率的,明显带着有色眼镜的评论者。他们一边抨击着“辣鸡快餐电影”,一边指责着“小鲜肉”,却又不肯将好评投给一部制作认真,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平淡清新的国产动画电影。

是对“动画”的不屑的,还是自己根本不懂得体会呢?

经过时间沉淀的才是经典,但经典都是从新生开始沉淀的。同时,一种新的形式,总是需要时间去探索的。庸人永远只会人云亦云,曾经有人证明了“好”,他才能从中发现“好”。而面对不熟悉的事物,他们只会“随大流”地进行贬低。

毕竟,当今作品“是渣作”的概率总比“是佳作”的概率来得大。

正文:

剧情梗概

遗憾是片青春的书签,夹在了最痛的那一页。——插曲《来不及勇敢》

《昨日青空》以屠小意回忆,叙述了高三时期,偶然之下与姚哲恬、齐景轩相交、相近最后相别的故事。

姚哲恬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当代女高中生,受着父母的支配,走着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在学校中是一个学习优秀,特长突出的好学生。

齐景轩则是一个表面上有些玩世不恭甚至是纨绔气质的叛逆青年,但叛逆的外表下,藏着成熟、温柔、细腻的内心。

而故事中的屠小意,与我们许多人那时候一样,有着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却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性有些软弱,彷徨迷茫着。

原本不应产生交集的3人,却因为黑板报的制作被偶然地撮合在了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而快乐的时光。

而这样的快乐,最终却演变成了一个遗憾,他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高考结束了,齐景轩离开了,屠小意去往深圳追寻自己的未来。

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分别是一种必然,而相遇才是一种偶然。一切都只是时间在推动,一切也都是命运使然。

而十多年后,屠小意再回归故乡,再回想起这段过往,一切似乎都变得平淡了,只剩下淡淡的遗憾。

思想情感

《昨日青空》的情感是相对写实的。

大多数人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是富有热血激情的?是跌宕起伏的?大概是平淡的吧。青春时,我们虽然叛逆虽然单纯,但思想却也开始逐渐成熟,逐渐摆脱了少年时的冲动。对面事情时,我们开始用理性去思考,去忍耐。那种内心的冲动与理性的碰撞产生了青春期的总总问题。这就是青春期的蜕变,当理性成熟,抑制住了感性,青春也就结束了。

在这样的阶段里,生活中的许多事总会引起内心的触动,所以我们变得多愁;而理性与现实又使我们不得不压抑住这种悸动,所以我们只能感慨。激荡被埋在了心里,生活便归于了平淡。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度过了那段时光,留下的是许许多多令人唏嘘的遗憾。

影片很好地表现出了角色内心的波动,同时情节也呈现出了那生活的平淡,与最终留下的那份遗憾。

同时,《昨日青空》的思想也是成熟的。

青春题材的电影,常常将受众定义为与作品中角色年纪相仿的观众。因而,常常通过过度地夸大某种情感,抹黑某类人群或是鼓吹“叛逆精神”来带给观众畅快感与共鸣,以取悦观众。以至于影片常常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这样的电影本质上与“神剧”、“爽片”无异。同时,这也使得青春题材影片被贴上了特定年龄受众的标签。

而本片所展现的,不是单一的片面的激情又或是伤感,而是待一切风平浪静后,重新审视,细细地回味。有冲动也有忍耐,有欢乐有悲伤也有遗憾,五味杂陈。这,才是青春真实的原本的模样。可以说从思想上真正体现了“青春”这一题材的真髓。

艺术特点

《昨日青空》是一部散文诗电影

散文式的叙事手法,剧情较为松散。而相对松散的剧情结构使得影片有更多的空间去描绘剧情以外的东西。

影片中大量的景物的描绘与细致的场景描绘,营造出了清新自然的意境,使得影片整体表现出一种清新的美感。

而对于“意识流”的合理应用,使得剧情间的衔接更为平滑,同时也更为自然的表现出角色内心情感。

三种表现方式的和谐运用,赋予了本片如抒情诗般的流畅感与美感。整部影片,就在这种流畅感与美感中,呈现出了青春的单纯美好,抒发了对青春时光的追忆,与淡淡的遗憾、怅惘之情。

里程碑意义

题材上来说,《昨日青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青春主题的剧场版动画。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一直以来,动画在主流印象中,一直隐含着“子供向”的标签;同时,受中国文化市场环境的影响,作品强调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总是想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因而,在选材上更多地偏向于历史与神话故事。然而,这种题材地选择,严重地与社会、时代环境脱节。

越是反复过度地强调特色,反而越说明内在的“不认同”、“不自信”。采用常用的,大众化的题材,正体现出对于自身制作水平与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彻底脱离了“子供向”的标签,将受众进一步扩大。

艺术表现上,《昨日青空》是首部体现出完善、成熟的艺术手法的国产动画,同时也是首部采用“散文诗”形式的国产动画。

作品成功处理了人物、事件、场景间的交融。同时,达成了散文式结构下影片剧情,景物画面美感的展现与情感抒发的和谐。另一方面,对于“意识流”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展现了人物的心里活动,同时没有与影片的整体气氛脱节,为影片的表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最重要的,是作品第一次展现出了“动画”这一载体所具有的艺术承载能力。

作品通过平淡却生动写实的剧情,表现了青春特有的那种来自内心的单纯的情感上的美;而同时,对环境、景物的描绘,对人物性格、气质的刻画,使影片呈现出江南小城特有的那种清新、恬淡、含蓄的文化美。

这也正是作用散文化手法的意义,着重点不仅是剧情,更是思想情感与美的呈现。

思想上,《昨日青空》是首部具有成熟思想的国产动画作品。

作品中所展现的,是更为成熟的、复杂的、写实的思想情感。很好地摆脱了青春题材作品中常常出现的那种过于单一化、片面化、夸张化的情感表现;也摒弃了传统国产动画中的“童话化”情感表现。

同时,思想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更表现在作品的制作上。本片的制作,着眼点不在于市场,在于来自现实的美的体现,在于情感的抒发,在于艺术。

近来烂片频出的原因在于什么?根本上在于对影片的定位。制作者将作品定位为商品,而将自己定位为了商人。这样的定位就导致了影片的制作主要受市场的引导,影片制作的出发在于取悦观众。但影视剧的本质在是艺术的载体,是艺术品。作品应当考虑观众,但不应只考虑观众。

《昨日青空》或许因为没有满足部分观众的需求,而不受部分观众的待见。然而,它却在制作思想上回归了创作的本质。

反思与杂谈

不可否认,《昨日青空》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最明显的就是作画崩坏和配音出戏,很直接地影响了观影体验。(特别是送女主回家那段,人物加配音一起出戏,看着尴尬得不行)

我很想说“多给国漫一些宽容吧。”但这是一种纵容。

我本人很讨厌用“意识流”这个词。因为艺术作品中的“意识流”是什么本身就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引用心理学的术语。同时,“意识流”地不恰当使用,经常会产生“意识流产”(取自许嵩《艺术家们》)的效果,《烟花》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本作的使用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本作与原作的对比。确实是魔改,但我认为这种魔改是良性的、合理的,理由正文里已经解释了。原作中的那种叛逆精神,确实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主题。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是,原作的情感确实更为动人。

最后,向大家推荐两首歌:陈奕迅《落花流水》、许嵩《艺术家们》

还有一件事,女主的配音演员的声音真的好听,而且非常符合女主的气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