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以食为天,我以馍为天

晋南馍,制法与其名一样古老。制作晋南馍用“酵子”起面,不加碱。“酵子”地方又言“着和得”,是一块发酵晒干的面团。制作时先将干的“酵子”用温水泡开,倒入面粉拌匀和成团,发酵三四个小时(夏天),充分膨胀后,取新面粉掺入,置于案上连续揉搓至光滑均匀,再揪剂分揉成型,用面布盖住,醒半个时辰,即可上笼,大火蒸熟。这种加酵子制法,最为古远。

民以食为天,我以馍为天

《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釀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因发面要技巧,发得不好,整块面团便会酸臭败坏,故民间传之不广,唯晋南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

民以食为天,我以馍为天

以此技而制的晋南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不需菜便能美美地过一把瘾。晋南人爱馍,还赋予了许多礼仪内容。如岁时节日:亲戚来了,要蒸花卷馍;过年串亲戚,要蒸混沌馍;正月十五,要蒸生肖馍;清明祭祖,要蒸子推馍;小年到了,要蒸枣山馍。再如人生礼仪:小孩满月,蒸一个圐囵馍;贺婚送礼,蒸一对石榴馍;老人过寿,要蒸寿桃馍;老人过世,要蒸包容馍。于是馍在人们手里变得寓意不同、形状各异,馍上的花鸟鱼虫竞显技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花馍”。与运城、临汾接邻地区蒸馍技艺也争奇斗艳,如阳城的狮头馍、长子的高桩馍、高平的佛手如意馍、雪花铺层馍等。

民以食为天,我以馍为天

晋南馍还被用来切成薄片,烤黄晒干,民间食之以消食化滞。这种食疗法,古已有之。《本草纲目》谷部记有“【时珍曰】小麦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饼其来最古,是酵糟发成单面所造,丸药所须,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载,亦一缺也。惟腊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悬之风干。临时以水浸胀,擂烂滤过,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

万荣酵子馍:面从晋南自磨,确保源头无添加,还馍本色;

起面用老面酵子发酵;

手工成型,口味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