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淇古迹 梨林村龙王庙及碑刻《继修鹿岭口大路记》

临淇古迹 梨林村龙王庙及碑刻《继修鹿岭口大路记》

梨林村全境 王钧伏摄影

梨林村东头路南有龙王庙,始建年代不详。上下两进院落,占地200余平米,均为现代建筑。现存清康熙四十一年《重修龙王庙碑记》一块,高166cm,宽59cm,厚16.5cm,梯形平顶。

另有《继修鹿岭口大路记》,疑为三联碑,落款的第三块碑佚失,现存两块,每块高160cm,宽60cm,厚15cm。

另有石雕九脊歇山顶一件、基座一件及雕龙柱两根,为小型龙亭构件,雕工精美。

《继修鹿岭口大路记》

继修鹿岭口大路记

世之论功德者纷纷矣。予独以造桥梁、修道路为无量功德。通坤维之险阻,便行李之往来,利至溥也。

隆虑西南部曰鹿岭口,与辉邑接壤。其地北通上党,南下苏门,东抵淇阳,西连行右。挑负驮运,络绎不绝,亦冲繁之区也。然而山石荦(luò,明显)确,土坂倾毁。每至夏秌之交,霖雨兼洵,水泉载□,奔激涮漱,坎䆙(窑,yáo)弥多。荷担者方将裹足不前,策蹇者几欲望崖而返,则闻吞丛启康庄可弗务□。

夫有始必期于有终,善作尤贵于善成。先是临淇郭君,曾纠众仝修,工未竟而中止。日远年湮,遗迹罕存。一切附近绅民,莫不触目感怀,悯行人之跋履维艰,而欲继前功于勿替。爰属聚仙庵住持澄富,俾主其事。澄富慨然身任,延请诸邨山主,共经营焉。旧系土路,以沟中迤逦而行。今相度地势,移于北山之麓而铺之。以不凹者补之,凸者削之,迫迮者展拓之,险危者妥帖之。西自鹿岭,东至淇河,凡十余里,巉峻之处,罔弗次第,划除易彼阻为有夷。道占坦坦之周行而无碍,路颂平平此其功德之及人。允堪舆桥梁之造,竝(“bìng”,同“并”)垂不休矣。

是役也,起于丁亥杪(miǎo,末尾)秋,越朞年而功始竣。首事者二十三人,计费纳六百余金。澄富之倡率可嘉,而诸村绅民之同心効赞,仗义捐资,尤不可没也。

峕予逭(huàn,逃避)设馆于淇西,特为记其巅末,勒诸贞珉,昭示于人,为善之意云。

辛巳恩科举人 静之 王镇鸣 撰 郡庠生□文 十九 书丹

《重修龙王庙碑记》

重修龙王庙碑记

闻之一阳未动,潜龙伏渊,干德方亨,飞龙在天。且也,小则如蚕蠋,大则函天地,纵飞跃之性,能变化风雨,以升腾云汉,效大造之灵。更泽被万物,以利顺民生。龙之为灵,昭昭也。

隆虑之南,东辐二里,梨林村迤东,旧有龙王庙。其肇造之年,已无可考,即重修之代,不知几更。迨明末,流寇猖狂,岁比不登,居民凋残,而庙貌成墟。至国朝,基址虽存,一荒湮蔓草而已,阅者十年。

有本村善人,张公,讳义,字喻川者,窃慨然于栖神无所,祷祝无祠。曰:其所为祈甘雨而谷士女者,安往乎?遂与众鸠工庀材,共勷厥事。始于己卯,迄于辛巳,凡历三载,辛劳不辞,赀材不吝,力底有成。嗣是栋宇维新,庙貌辉煌,夸鸟革而美翚(huī,古书中指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飞者,孰不曰张公之功哉!张公不受,归之众人。曰:微众人之力,不至此。至于为善获福,礼因宜然。而张公与众善人亦应听之,适然之数,初非有所□而为也。

因立石以志,曰:一善者众善之,倡众善者一善之助,云尔。

淇阳后学 闫文然 撰 林邑 黑墨掌 冯天春书

大清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仲春吉旦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