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西南分公司,在成都。很少见的是五十多岁的一个工程总,是北京人。所以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愿意和他跑出来,巡大街,走小巷,找

作者:赫里山小美女

我们西南分公司,在成都。很少见的是五十多岁的一个工程总,是北京人。

所以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愿意和他跑出来,巡大街,走小巷,找到一个“老北京”的馆子,来上白牛二和爆肚——蘸!麻!酱!

对,你知道在成都,蘸麻将是很被鄙视的。

我原来以为这个老哥是因为,不能说,留在了西南。仔细计算一下年龄,不对啊,哪有十岁上山下乡的人。

后来才知道,老哥学习好......考上了央属院校,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个时候都是分配工作,让你去边疆你就去边疆。

老哥给系里老师都快跪下了,本来只有说想留在城市才这样。他说,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只要在一起怎么都行,“工民建”专业,去西藏,去海岛都行,只要和姑娘一起。

就来到了四川——当年还不是成都,只是一个地级市。

以前有个电视剧叫《孽债》,讲的是上海知青和云南的故事,一个是青春的记忆,一个是无尽的繁华。那个年头吧,都想尽办法往大城市走。

老哥反方向而行。

你以为是一个八十年代大学生扎根几层,兢兢业业的故事?不......一辈子嘛反正占了个大学生少的便宜,吃穿不愁,但是和同年龄段当上国企领导、厅长局长不同,一直就是个技术岗位。

这人就是好玩,钓鱼拿个区里冠军,麻将系统内出名,领导经常带着应付喝酒,活脱脱一个四川游侠。

我和他喝得有点high,就问他。

“当年回了北京怎么样”

你以为他会陷入沉思?no

“回北京能找到我老婆?能让我工作这么悠闲?在这大学生就我一个,每天差不多就得了,要不你以为钓鱼打麻将怎么练出来的”

确实,你说他努力吧,和同龄人比是有那么点不思进取;你说他不努力吧,除了工作不出彩,样样都出彩。

他有个儿子。

有时候我在想,摊上这么个喜欢游山玩水的老爹是不是心情挺复杂的。毕竟八十年代大学生孩子结婚都没房子。

我问老哥:咱们大侄子(md,其实也就比我小10岁),未来您不给设计设计?

“设计啥,儿孙自有儿孙福,做人的道理我教了,一本我给供了,以后自己想办法吧”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子女埋怨父母不提前安排的故事。

“大侄子”去了成都北边的绵阳,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用他老爹的话转述:北京和我也没啥关系,成都我也不想待,绵阳搞点旅游、挣点小钱,巴适得很。顺便还网店卖一卖绵阳那看着就辣到流汗的兔子肉。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北京人,我觉得和老哥还有他儿子,已经不好对话了。我们说事业上的进步,争先,在他们眼里根本没啥意思。

有时间吃么?有时间喝么?有时间乐么?有时间放空么?

那挣钱图什么?

没有那种大路货一般的价值观,潇洒的人们便少去了很多烦恼。他们不为了世俗眼光活,不为了父母的期待活,不为了子女的竞争优势活。

只为了自己内心真实感受而活。

其实老哥来到我们公司,也是体制内退休之后来找点收入——为了攒攒钱和老婆周游世界。人家算好了,五十万走一圈足够了。

于是绝对不主动加班,绝对不自己找事,按点打卡、保质交差。业余时间和我们耍一耍之外,都在认真准备旅行计划。

看着一个老式笔记本上工整的钢笔字写着那些周游列国的必备事项我就在想。

我自己那些朋友圈装b一般的图片和无病呻吟的注释文字,组成的矫揉造作叫个啥?

资本社会的行尸走肉而已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