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我一向觉得,动漫的安利与其评论应该是分开的。

安利本身,带着某种分享的愿望、褒奖、期待和利益的成分。

若是这部动画实际只有6分(多参考豆瓣评分,或者是我心里结合自己的认知给的一个分数),安利的时候,我会把它安利成8分,且会持一个模糊的观点去铺设这个番,有意放大它的优点,让被安利的小伙伴重点的去关注它的优点或者是故事本身。

至于评论,我觉得是带有个人色彩和倾向的,甚至有一种引战的嫌疑。

若这部动画实际8分,我可能会给他10分,也可能只给它6分或者是不及格。这要看我评论的时候从哪里入手,或者是评论时候的那一个阶段的,我的认知水平。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实际8分的番,在我心里,普遍都是7分或者是6分。

《永生之酒》就是这样一部实际分数上比较高(9.0分),但是在我心里大概只有7—7.5分的动画。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让我们来说一下他评分高的原因:叙事风格、人物塑造、打斗场面、音乐(op、ed、bgm)、声优都是加分项。

首先:关于叙事风格。

看过我写的《永生之酒》安利篇的小伙伴,应该对于里边我说的“它的叙事风格,多视角叙述的同时,开始倒叙。倒叙里边又有倒叙和插叙,插叙里边又倒叙,倒叙、插叙的同时又在并叙……”这句话有印象。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是的,这就是这部番的叙事风格,记叙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

关于时间和地点,故事的一开始,副社长与其助手对于时间和地点上的确定是有争论的,对于究竟谁是主人公,也是各持看法的。

最终,也是故事的最开始,副社长说“同一个事件,以不同的人为中心视角,故事就会千变万化,也就是说,事件只有一个,但有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故事。”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一句话,为这部番的风格打下了基调。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部番在叙述风格上令人着迷,又令人痛并快乐的地方。

你永远不知道,导演会把视角拉到哪个时间点,哪个地方,哪个人物身上。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能串联起所有的线和所有的因果关系。就算看到了最后,终极结局的发展仍然未知。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这也是令人不能自已之处。

看着很乱,但是你若是认真去看,仔细的(其实不用太仔细)理清楚之间的联系、注意到当中的伏笔之后,你又会欲罢不能。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网上有小伙伴打一星的原因了,因为他们说:没看懂……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接下来,是人物塑造。

大多数看过这部番的人,总能说出来两三个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

“笨蛋夫妇”的无厘头、率性、善良;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刺青情侣中女生尼斯的果断、善良,男生扎克吉的怯懦、爱哭与讲义气;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以杀人为乐的拉德的狂暴、残忍和重信用(重感情?);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帅气的追车魔所表现出来的恐怖、血腥,又坚守自己的原则;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活了200多年的小正太切斯沃夫的腹黑、多疑与容易知足;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至于绿帽子小哥菲洛的正义、麦扎的温厚、老者塞拉德的贪婪……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性格特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因为“笨蛋夫妇”的无厘头,他们挖金子、盗窃、误打误撞的偷了并喝了“永生之酒”;因为善良,救了小正太;也因为率性和善良,交了很多的朋友;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因为尼斯的果断、善良,才救了扎克吉;又因为扎克吉的怯懦与爱哭,才导致了第一个发现列车长被杀,同时,也是1931事件触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又因为他讲义气,他和他的朋友才总是阴差阳错的幸免于难;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因为追车魔的恐怖、血腥,列车上才会有那么多被分肢的尸体,也是因为他的讲原则,他并没有真的在乱杀无辜;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因为拉德的狂暴、残忍,才会上了那辆火车,无缘无故的杀了那些人;也因为他非要坚持亲手杀死(救助?)自己的爱人,他才会在跳车的同时,还替自己的爱人挡住危险;

……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正是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才会有上述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特征,为他们在得到永生之后的,故事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增添了神秘感。

举个例子来讲,腹黑的小正太是被“笨蛋夫妇”救了,被人造人埃尼斯收养了,他很知足,且享受这样的关爱,但是,他多疑,从动画看,他好像是有点对埃尼斯刻意隐瞒自己身世的样子,这样子,故事怎么发展就耐人寻味了。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那么,关于打斗场面、音乐:

我本人是剧情向,对于画面和音乐的东西了解的不多,所以摘了一位大神的回答

(摘自知乎作者游洋的《如何评价《永生之酒》这部动画?》中的部分回答):

本作的剪辑和镜头感也很优秀,在火车上的打斗、枪战、虐杀等表现得动感十足,犹记得小正太和白衣变态对峙的时候,旋转得镜头来回扫过两人并不断拉近,颇有电影的质量。 卡司强大,爵士系bgm也非常悦耳,op足可以列入教科书供后人学习致敬。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就音乐来讲,就我本人形容的话,是觉得很带感,嗯,蜜汁带感。

至于声优阵容,我觉得直接上卡司表更有说服力:

艾萨克·迪安(isaac diane)cv:小野坂昌也 米莉蕥·哈汶特(miria havent)cv:青木沙耶香 菲洛·普罗西安佐(firo prochainezo) cv:吉野裕行 麦扎·阿瓦洛(maiza avaro) cv:宫本充 塞拉德·库艾茨(szilard quates) cv:有本钦隆 埃尼斯(ennis) cv:小林沙苗 拉德·鲁索(ladd russo)cv:藤原启治 扎克吉·斯普劳特(jacuzzi splot) cv:阪口大助 尼斯·荷利斯德恩(nice holystone) cv:小林优 夏奈·拉弗莱特(chane laforet) cv:广桥凉 切斯沃夫·梅耶(czeslaw meyer) cv:神田朱未 克雷亚·斯坦菲尔德(claire standfield)cv:森田成一 蕾切尔(rachael)cv:伊藤静 拉克.甘多鲁(luck gandor)cv:子安武人 露亚·克莱因(lua klein)cv:安井绘里 伊芙·杰诺瓦德(eve genoard)cv:井上麻里奈 格拉汉姆.史派克(graham spector)cv:杉田智和 修伊・拉弗雷特(huey laforet)cv:千叶进步 凯洛尔(carole)cv:斋藤千和 古斯塔夫·圣杰曼(gustave st.germain)cv:若本规夫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永生之酒》有那么多的优点,却在我心里没有上到8分优秀线的一个原因:它没有引起我的共鸣。

是的,一个作品再精致,叙述上再有新意,打斗上再精彩,音乐和卡司再好再强大,它没有引起我们的共鸣的话,就很难说是一个经典。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或者我换个简单一点的说法:说到《永生之酒》很多人都是在“多视角”“多主角”“开放式结构”这些点上纠结之后,只说,我懂了它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呐,然后呢?懂了故事之后呢?

这就是我说的共鸣。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就像唱歌一样,你可供炫技的技巧有很多,但是,那些技巧终究会被人学会,夺去,最后变得烂大街,或者是最终不得不变成每个歌唱者必须要掌握的东西。

但是“共鸣”不一样,它是作品直接带给受众的一种感性因素,它是让受众想表达的一种愿望,而不是单单的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你把“技术”夸的再天花乱坠,就歌的本身而言,大多是唱给不懂技术的、普通人的我们听的。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以《小王子》这本书举例,它之所以畅销,是因为故事很精彩吗?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旅行见闻,大概,奇异了一点。但是,在脑洞无限奇幻的现在,它的奇异也就变得很普通了。

可是它依然畅销啊,那就是故事本身所带来的共鸣:恋爱的人看到爱情;管理层了解到管理的真谛;分别的人看到思念;孩子看到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大人看到人生哲学……可是不妨碍有些人看不懂,不妨碍有些人看到收获、尊重、爱情、成长和孤独。就我本人而言,每一次看的时候,它所带来的感触都不同。

这其实就是共鸣,有共鸣不一定很优秀,但是不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话,就大树个人而言,实在很难说它很优秀。

如果不能引发共鸣,那么这部动画会是一部好作品吗?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承认《永生之酒》很好看。但是,就其能不能真正的,在除了“好看”之外,称的上“神作”,还是需要斟酌一下的。

-

今日作者:罗罗诺亚树树

编辑:新番君

图片《永生之酒》

更多动漫推荐、二次元话题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新番速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