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作者:赵冰峰财经

随着90、00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观念也由对品牌的追求,升级为更加注重品质,作为白酒大国,饮酒者不在少数,光瓶酒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逐渐占领白酒市场份额,光瓶酒市场未来可期。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光瓶酒由1到2,高端酒取代了低端酒?

而在近期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变革,就连老百姓口中的“口粮酒”——光瓶酒这一行业都没有避免。各大酒企都纷纷调价,像汾酒玻汾的价格上调至50元价位档,连“民酒之王”牛栏山也没有逃过,其部分产品涨价10%左右。这样的市场状况,似乎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消息,光瓶酒在进行由1到2的跨越,“高价高质”将取代“低价低质”。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一位90后牵着一头上市仅半年就估值过亿的“驴”,似乎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驴踢马:消费升级≠“高价”

在各行各业都被消费升级的影响下,这个上市仅半年就估值过亿的新兴白酒品牌“驴踢马”,提出消费升级并不完全等于高价,而可能是在追求一种极致的性价比。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似乎市场也在肯定“驴踢马”的这个做法,这个新兴白酒品牌在上市仅半年的时间就获得1亿的估值,还进入了长沙、北京、湖北等数十个区县市场,深得消费者喜爱,在线下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暴”。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酒业后起之秀,背后操盘手竟是一90后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背后的操盘团队竟是一群90后。秦楠就是其中一个,从小爱看《士兵突击》的他,把剧中主人公“许三多”那不抛弃、不放弃的“驴脾气”学了个十足,导致后来在工作中被人戏称为“酒业许三多”。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认准一件事就要决心做好的信念,不仅让秦楠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500强酒企工作,还让后来创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其创立的驴踢马能在短短半年间取得这样不错的成绩,更是来源于,其8年深耕白酒行业的敏锐观察力。就拿“驴踢马”来说,这个品牌创立则是来源于一个同学聚会的酒后谈话。

那次聚会,他们因为喝酒尽兴导致头痛无法进行第二天的计划。酒醒后闲谈间,就说道“市面上的酒越来越贵,就不能多推荐些我们这些老百姓喝的酒么,我们这些毕业没几年的经常几百的酒都喝不起,不要动不动就是面子消费”。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这番本来是酒后的玩笑话,结果却被秦楠记到了心里。随后便立刻展开市场调查,调查发现原本以价格取胜的低端酒逐渐兴起涨价热潮,且种类品质鱼龙混杂。这时,他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一款高品质、高颜值、高情怀的老百姓的口粮酒呢?终于,其在2019年辞职,与一群伙伴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二锅头1号计划”

创业之初,秦楠与创始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坚持初心做一款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的“高品质、高颜值、高情怀、平民价格”纯粮白酒,二锅头一号计划应运而生,为实现“三高一平”的标准,团队下了足功夫。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首先在品质上,秦楠邀请中国评酒大师出山,根据当下消费群体喜微醺、厌上头的饮酒习惯,两位大师亲自研发酿造,历经百余次才有了今天的好喝不上头的平价白酒驴踢马。

而在如今“看脸”的时代,秦楠深知颜值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包装上同样煞费苦心,设计稿超过300余篇,经过多次提稿修改,这瓶以伏特加瓶身为灵感,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上圆下方瓶身得以确定。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品质与颜值俱佳并不是最终结果,没有文化底蕴的产品注定不能走得更远。秦楠翻阅众多古书典籍,发现早在800多年前的“金澜酒”——“非但不醉驴,反使驴踢马”的典故,这与自己研发的“好喝不上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此,驴踢马的名字就此就定了下来。

江小白老对手再出手!线上线下并驾齐驱

在如今这个信息极度碎片化的时代,产品有了保证,没有宣传那是不行的。秦楠深知这一点,他与其团队决定延续其后背资本——江小白“老对手”的那套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打法。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其采用“深度分销+流量引爆”的方式,打通每一道营销大门。线上打造红人效应,可爱独特的驴子形象更能增强观者记忆点,并在主流媒介持续输出优质原创视频内容,甚至渗透到日常的聊天表情与动图。

90后的他辞职创业,半年估值过亿,把土得掉渣的二锅头玩潮了?

线下全方位多场景的投放品牌广告,在多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均有驴踢马的身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