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提效减负“扫死角”青海基层补抗“疫”短板

作者:海外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11月3日电 题:提效减负“扫死角” 青海基层补抗“疫”短板

作者 潘雨洁

随着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持续增加,青海省西宁市全城、全民抗“疫”与时间赛跑。基层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效率?老旧楼院的防控怎么落实?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该市多个街道社区,看基层“疫”线工作如何出实招、补短板。

网格员任务重 社区“云平台”提效减负

“去年疫情刚发生时,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纸笔填写、整理每户居民信息。”西宁市仓门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树军介绍,“这样做不仅消耗了大量精力时间,查找起来也麻烦,信息还可能泄露。”

于是,仓门街街道今年与软件公司联合制作简易网页,居民手机识别二维码后,可直接进入电子信息登记页面,填报旅居史、接触者、接种情况等,还可上传核酸报告。

提效减负“扫死角”青海基层补抗“疫”短板

图为工作人员在西宁市老旧楼院开展消杀。 潘雨洁 摄

“在填报行程轨迹时,网页及时更新本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去过的每个具体地点选项,在行程码的基础上更加细化。”贾树军说,社区安排专人从后台导出数据,分类、汇总、上报方便快捷,提高登记效率,并且设置电子档案权限,加强信息保密性。

“现在,‘疫’线的网格员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重点人员和弱势群体上,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贾树军表示,“今后社区会在总结疫情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平台管理,建立居民信息的搜索引擎,并纳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实现‘点对点’捆绑服务。”

老旧楼院“无人管” 志愿力量“扫死角”

老旧楼院高龄低收入群体占比高、基础设施落后,租户多、人员流动频繁,长期缺乏有效管理。疫情期间,西宁市各街道集结退休党员、退役军人、联点单位、物业公司多方志愿力量,共克基层防控“死角”。

西宁市上滨河路青微小区有258户属老旧楼院,72岁的小区党支书马健带着支部成员,每天从早到晚12小时轮流把守大门,做好出入人员车辆登记、扫码测温、巡院劝导等工作,也发动手脚利索的老邻居帮忙。

“我把孙子送回儿子家,不让他们跑回来看我。”马健说,“老人和孩子各忙各的事,我在这儿住了40年,为自己家出力,是职责。”

饮马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尖木措说:“老旧小区就像过去的‘大杂院’,人情味儿十足。退休老党员威望高,在邻里街坊间‘一呼百应’,他们在志愿工作中实现‘帮别人’和‘被需要’的‘双向满足’”。

西宁市景辉物业公司的姜曙明师傅最近格外忙碌,他所在的“365”维俢队全天候不间断免费为老旧楼院的业主疏通下水、维修照明、打扫购物。“一天能接40单,差不多是平时的一倍,接到电话半小时内上门。”姜曙明介绍。

据悉,该公司目前服务西宁市近300个老旧楼院、3万多户业主家庭,其中70%是老年人。“老人是弱势群体,自我防范意识低、不少人生活困难、身体抵抗力弱,疫情期间,我们免费提供一系列连点带面的专业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孙辉说。

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科长常宏伟表示:“临近冬季,我们首先是保障老旧楼院生活必需品充足、延长供暖时间,让老人在家冻不着、饿不着,物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也对其给予补贴扶持,一同帮助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渡过难关。”(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