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学党史 悟思想 开福开讲

中共开福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宣传部、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推出100期湖湘有声党史故事。

每一个英雄都值得被传颂。

【开福开讲】第48期

讲述|潘亦群 录音、后期|卢虹

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伸进平江,制造了抢夺农军枪支的反革命事件,时任团防局局长的余贲民率团防武装果断抗击,奋力将国民党右派曹修礼驱逐出境,并扩充成立团防总局。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

余贲民此举令国民党当局发怵,于是想诱骗他接受政府军改编。余贲民一眼就看穿了国民党的阴谋,决定将计就计,带人拿着80支破枪就去参加了改编,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便将他的母亲抓起来游街,但余贲民的革命意志毫不动摇,仍旧带着子女5人一同闹革命。在余贲民的指挥与率领下,平江工农义勇军愈战愈勇,不久就发展到1000多人。

三湾改编后,余贲民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继续主抓部队的后勤。当时的部队后勤状况十分严峻,为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决定创办一批关系军需民生的工厂。

被服厂意义重大,因此创办被服厂的重任就落到了余贲民的肩上,但办厂所需的资金、厂房、设备、人员等必备条件却一无所有。接受任务之后的余贲民克服重重困难,在黄洋界山脚下的桃寮村建起根据地第一家被服厂,生产棉衣、棉裤、绑腿,还有棉被、米袋、子弹袋等等。

井冈山天寒地冻,身着单衣单裤的红军得到这一批冬装的补充,正是雪中送炭。留守处主任杨立三知道余贲民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就从中拿出一套军服对余贲民说:“这套棉衣棉裤就给你留着吧,你身体不好,也不能老这么熬着啊!”杨立三的这一番好意却被余贲民婉言谢绝,他说:“还是先满足前方战友们的需要,我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余贲民担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期间,地方和红军打土豪收缴的财物都统一由财政部门管理调配,其中金镯和金戒指等贵重物品均由余贲民亲自保管,但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许多物资的“红军大管家”,余贲民却连一双六角钱的雨鞋都舍不得买,一年到头都只穿着自己动手编织的草鞋。结婚之前,岳母要他送一枚戒指给老婆作为结婚信物,余贲民回答说:“我这里有不少戒指,但都是公家的,半个我也不能动。”

1932年初,为掩护省委转移,余贲民在战斗中负伤,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不幸于1933年牺牲。直到余贲民牺牲时,手握红军财政大权的他仍然是穿着一双自己动手编织的旧草鞋。

战争年代所经历的一切艰苦,恐怕都是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我们能从这些革命故事里读到“难和苦”。这种苦不像甜酒、啤酒、白酒的酒精含量那样有个多少的区别,而是多方面的——住得苦、吃得苦,穿得苦、装备差得苦、敌军打得苦、伤病时候的医疗条件更是落后无比的苦。

这些没有最深只有更深的苦,让现在的人去想一想都不寒而栗。但那时候的红军,却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冲开了黑暗,用鲜血铺开了革命胜利的光明之路。

——文案整理:胡娟

摘自《湖湘英雄烈士谱》

知识链接:余贲民(1888—1933),湖南平江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率部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1师副师长。1928年后历任红四军被服厂厂长、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等职。1933年病故于江西万载县,时年45岁。

来源│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

编辑│炎炎

一审│饶丽

二审│张红叶

三审│李亚雄

出品│开福区融媒体中心

点击分享告诉更多人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在看”

开福开讲㊽│余贲民:红军部队里的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