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聂帅,我军十大元帅之一,三大起义参加了两个的建军元勋,国防科技领域的掌舵人,一生功勋赫赫。
杨成武,杨上将,我军著名战将,被伍豪誉为“三杨开台”之一,泸定桥,腊子口,黄土岭,梯子沟,是杨上将一生的骄傲和隐痛。
聂帅年轻时留法,又到苏联学习过,回国后到中央工作,受伍豪领导,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搞过中央特科,到苏区后同林总搭班子领导红一军团,妥妥的大佬级人物。
杨上将15岁从闽西投军,加入朱毛正统红4军,一路征战,速度成长,从反围剿到万里长征屡立奇勋,成为标准的“双一”(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战将。

杨上将有两个老领导,一个是林总,一个是聂帅。相比较而言,与聂帅的缘分更深。从1932年聂帅到红一军团任政委开始,杨上将就受聂帅领导,从红军、八路军、华北军区到总参,一路走来达22年时间。聂帅在工作中认识了杨上将,熟悉了杨上将,欣赏其军事才华,一直加以重用。杨上将也非常尊敬老领导聂帅,执行命令不打折扣,这种关系终于二人一生。
抗战初期,115师大分兵,杨上将跟着聂帅去开辟晋察冀根据地。他带领独立团1700多人迎击日伪,艰苦创业,打出了北岳一分区的局面。像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等著名战斗,都是杨上将指挥一分区部队创造的。其中一分区1团前身来自“红一团”,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日后改编为驻港步兵旅;一分区3团为主体和分区机关改编为解放军193师,是华北军区主力师,往前溯源就是大名鼎鼎的“红一师”。
晋察冀在管理上比较撒把,主要分为三大块,冀中、平西和115师改编过来的几个军分区,其中聂帅最重视的就是杨上将的一分区,要人要物尽量予以方便,以致有人发出微词,说聂帅太宠着杨上将。当然,有了危机一分区也要顶在前头。像冈村宁次搞得“百万大战”,对晋察冀边区大扫荡,军区机关就陷入危机,聂帅点名一分区部队来救援。其时北岳形势也很危险,但杨上将二话没说,就把最精锐的1团主力派出去了。后面一分区也是险象环生,杨上将使出浑身解数,连续演出梯子沟大突围和狼牙山五壮士的艰苦悲壮,总算使主力部队和群众脱险。
解放战争时期,杨上将继续在聂帅麾下作战,带出了华北军区二十兵团,建国时成为拱卫首都的“御林军”。在建国后近20年间,杨上将成为华北“坐地户”,并长期参与总参领导工作。如果说聂帅是“华北山头”的主帅,那杨上将就是“华北山头”的副帅,在历次风云中,因为这个山头引发的变动有苦有甜,但聂帅和杨上将的关系却是稳定不变的,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到了70年代末,小平同志不想兼总参谋长了,聂帅又力荐杨上将接任,尽管最后未能如愿,但这番情意是够了,老领导就是老领导,还为杨上将争上了副国级。人生如此,更复何求!
作者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