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汪荣华:长征中与刘伯承结缘,携手半世纪,晚年照顾病重刘帅13年

作者:琼兰澄

1986年10月,一代开国元帅刘伯承在北京病逝,与他相伴半个世纪的妻子汪荣华强忍心中悲痛,郑重的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希望组织能尊重丈夫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好河山,那些曾经和战友战斗过的地方。

回想起当年艰苦的革命岁月,汪荣华和丈夫总是聚少离多,然而珍贵的回忆却有太多太多,看着丈夫的照片,汪荣华不禁泪流满面,她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以后,毛主席便让朱老总和刘伯承去红四方面驻地慰问将士。

在人群中,汪荣华第一次见到了刘伯承本人,之前她听别人说过不少关于刘伯承的传奇故事,看着队伍前这个身材高大,且不怒自威的男人,汪荣华好奇的问道这是谁?

旁边的军部参谋陈明义说道:咱们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志你都不认识了?

初次见到传奇的川中名将,汪荣华表现的异常激动,当刘伯承走到她身边时,汪荣华的脸蛋瞬间变红,怀着崇敬的心情说了一句:首长好,首长辛苦了。

看着眼前这个梳着齐耳短发,身材苗条的小姑娘,刘伯承微笑着询问她的名字,而汪荣华则一边回答,一边朝刘伯承敬了一个军礼,此刻起,这个有着阳光灿烂笑容的小姑娘就给刘伯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汪荣华是安徽六合县人,她14岁就在大别山参了军,算得上一个老资历的红军女战士了,然而真正让两个人走到一起的,还是在长征路上,这遥遥万里的长征路,不仅有可歌可泣的战士悲歌,还有动人的爱情故事。

1935年,汪荣华随军长征,那时她被调到了总参谋部第四局工作,经常有和刘伯承见面的机会。

第一次过草地时,数百里的茫茫草地没有人烟,四周都是沼泽泥潭,红军缺衣少粮,那时已经接近深秋,高原的气候十分寒冷,战士们的脚每天都要泡在又冷又臭的泥潭里,还要饱受恶劣气候的摧残。

没有盐巴,战士们只能吃野菜,有的战士还吃到了有毒的植物,把脸都吃肿了,最后野菜全被吃完了,战士们只好拿出牛皮出来煮,在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时,汪荣华亲眼见到了很多年轻的战士永远的沉眠在了草地里,这一切都让她对反动派格外的痛恨。

行军途中,汪荣华因为脚受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被刘伯承看在眼里,他让汪荣华骑着自己的战马,汪荣华心里很感动,却主动拒绝了,在她看来,首长眼睛不好,自己万万不能骑他的马,最后硬是凭借超强的毅力跟上了队伍。

汪荣华的倔强似乎打动了刘伯承,从此他就开始关注着这位年轻的女战士,打起仗来,汪荣华总是冲锋在前,做起革命宣传工作的时候,她又格外的接地气,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在伤员面前,她还是一位贴心的后勤工作者,这份善良和坚韧深深的打动了刘伯承。

那段时间,张国焘一直在试图拉拢刘伯承,刘伯承不仅严词拒绝,还指责了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为此张国焘开始对刘伯承多方排挤,不仅撤去了他的职务,还把他调到了红军大学去做校长。

汪荣华被刘伯承的大义折服,每次她都会偷偷去看望刘伯承,见其日渐消瘦,她总是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替他打扫房间洗衣服,在刘伯承最失意的时候,汪荣华在他心里点燃了一盏明灯,给予了他很多温暖。

虽然草地一眼望不到头,但两人的心却越来越近,可现实中却有一个问题让刘伯承很头疼,因为上下级关系,他不想给汪荣华太大的压力,毕竟汪荣华才19岁,但表达爱意这种话,到嘴边始终是说不出口,无奈下,刘伯承决定以写信的方式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时刘伯承第一次用蝇头小楷写情书,汪荣华也是第一次收到情书,看到来信后,她激动得满脸通红,整晚没睡着觉,满脑子想的都是和刘伯承相处的场景。

虽然两人都互相喜欢着对方,但汪荣华觉得自己是大别山走出的农家女,而刘伯承却是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她真的配得上刘伯承吗?

汪荣华没有犹豫,主动和刘伯承说出了自己的顾忌,刘伯承淡淡一笑,表示愿意帮助汪荣华学习文化,为此他还和汪荣华聊起了自己的过去。

刘伯承其实也是贫苦农民出声,他13岁时曾考上了秀才功名,结果因为祖父曾经当过吹鼓手,就被主考官取消了资格,父亲因此事郁郁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他也只好回家务农。

随着刘伯承不断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汪荣华在一旁听得不禁眼泪汪汪,是啊,他们身边有不少同志都是因为受不了剥削,才参军闹革命,相似的命运的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让他们最终成为了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

1936年中秋节前,红军三大主力即将会师,刘伯承和汪荣华顺利成为了夫妻,新婚当天没有宴席,有的只是战士们的祝福和一张简单的木板床,虽然条件很简陋,但两个心意相通的人却一起携手走过半个世纪,一度被传为佳话。

新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再次踏上长征征途,某一天在翻越大山时,一架敌机突然钻入红军部队所在的山谷,朝着他们急速飞来,刘伯承下令全体人员分散隐蔽,伴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不少战士都负了伤,汪荣华拖着流血不止的小腿,到处呼喊着丈夫的名字。

这时的刘伯承因为臀部受伤,勉强靠在一块石头上,无法动弹,等汪荣华找到他时,刘伯承却让妻子跟上部队,顺利汇报这边的伤员情况。

汪荣华不愿意走,因为她深知如果敌人一旦搜山,丈夫很可能凶多吉少,她不想和丈夫分开,就是死,也要在一起。

刘伯承明白妻子的心意,很是感动,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劝道: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如果你没有受伤,还可以扶着我走,你看看你的腿,能行吗?

此时汪荣华的腿还在流血,鞋子都被染红了,在战场上,意气用事是最没有价值的行为,刘伯承不希望她做无谓的牺牲,于是汪荣华慢慢起身,含着眼泪向重伤的刘伯承和警卫员说道:你们千万隐蔽好,我追上部队一定回来找你们。

幸运的是,汪荣华前脚刚走,收容班的战士们就过营救伤员了,班长白高山见刘伯承身下全是殷红的血水,心中很是心痛,刘伯承却淡的擦了擦眼镜的灰尘,安慰道:闹革命,流血受伤是很正常的事情,革命哪有不流血的。

当时条件有限,既没有担架也没有战马,战士们只好轮流扶着刘伯承往前走,走了大概一两公里,就见汪荣华跑了回来,后面还跟着一大批人,身穿灰色军装,原来都是红军战士。

虽然只是短暂的分别一些时间,汪荣华却格外的担心丈夫,一见面就说:伯承,真的是你,可把我急坏了。

随后刘伯承就被送到了红羊乡堡村一户村民家中接受治疗,当时战士们还给他做了一副简单的担架,就这样,夫妻二人携手走过了艰难的长征之路,长征不仅考验了他们的爱情,也留下了深刻的纪念意义。

1937年随着抗战爆发,新婚不到一年的刘伯承夫妇又要面临分别,当时刘伯承率部东渡黄河,而汪荣华继续留在延安抗大学习,直到她一年以后毕业,才和丈夫有了短暂的团聚时间。

刘伯承和汪荣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那时汪荣华即将分娩,而刘伯承不得不上前线,他无奈下从衣兜里掏出了5块钱,语重心长的嘱咐妻子买点吃的。

在顺利诞下孩子后,汪荣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夫妻二人根本腾不出时间照顾孩子,只能把宝宝寄养在老乡家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伯承受命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妻子汪荣华索性就带着子女一起搬到了南京,和丈夫团聚。

不过刘伯承却比战争时期还要忙碌,那时由于军事学院初创,每天要面对许多事情,为此刘伯承常常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因为过度劳累,刘伯承出现了头痛虚脱和高血压的症状,他自己不愿意去医院,生怕耽误工作,可半夜时却因为病痛惊醒,之后也睡不着了,打开台灯又开始了工作。

看着丈夫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汪荣华提醒过好几次,但刘伯承总是嘴上答应,依旧在坚持做事情。

1973年5月,刘伯承重病住院,因治疗失误,刘帅的身体每况愈下,妻子汪荣华见状直接给周总理打了电话,周总理当时也属于重病在身,他十分关注刘伯承的健康情况,下达了指示及时调整了治疗组的人员,刘伯承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而在长达13年的时间中,一直是汪荣华在贴身照顾着丈夫。

刘伯承一生有六个子女,本来都有机会出国留学,可汪荣华却以平常心对待,她一直教育子女不要搞特殊化,更不要花公家的钱。

汪荣华:长征中与刘伯承结缘,携手半世纪,晚年照顾病重刘帅13年
汪荣华:长征中与刘伯承结缘,携手半世纪,晚年照顾病重刘帅13年
汪荣华:长征中与刘伯承结缘,携手半世纪,晚年照顾病重刘帅13年

两夫妻的工资不仅要养育子女,还要赡养老人,那时他们的生活很紧张,为了能让孩子补到营养,汪荣华甚至会在收获大白菜的季节,去田地里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帮子喂鸡下蛋。

要知道这可是新中国的领导人家庭啊,谁又能想象这是领导夫人会去做的事情呢。

刘帅葬礼结束的时候,汪荣华第一时间就请了医护人员吃饭,经询问才知道,前后护理的工作人员加起来要100来号人,但她不请心里又过意不去,请这么多人经济上又负担不起,熟人建议她和军委办公厅说一下,可以办得体面又省事,但汪荣华不想麻烦组织,更不想花党的钱。

最终汪荣华请了一部分医务人员吃饭,并亲自对解放军总医院表达了感谢。

汪荣华陪伴着刘帅走过风风雨雨数十载,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对红色伉俪,一路走来始终是相濡以沫,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为后人树立了爱的榜样,向这对革命先辈致敬。

2008年5月,汪荣华前辈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