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作者:西海岸媒体

北宋立国之初,在平定内部叛乱后,蓄积国力的北宋开启了统一战争,962年,南方的武平内部发生反叛事件,宋太祖抓住机会,宋军南下,接连灭了南平和武平,占据了长江中游的荆湖地区,犹如一把尖刀插入到了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为进一步实现统一打下了基础。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而在北宋平定荆湖地区后,其在战略上就有很多抉择了,可以继续向南去打南汉,也可以东进打南唐,亦可西进灭后蜀,相对来说,打南汉短期的利益不大,毕竟南汉的经济实力比不上南唐和后蜀,北宋制定的统一策略就是要先攻占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南汉不是首要目标,南唐在后周世宗时期就被打服了,当时的李璟直接主动削去帝号,而后蜀自己“找死”的行为,也让后蜀成为了北宋的下一个目标。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而后蜀的两任君主还算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励精图治的,孟知祥在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后,趁后唐动乱之际,割据川蜀自立,建立了后蜀,在疆域方面,后蜀和前蜀相比是缩小的,但孟知祥以及其儿子孟昶两任帝王,治下的后蜀国力是处于上升期的,尤其是孟昶,是有一定雄心的,曾经想要攻占关中,伺机夺取中原,但是后蜀在这位有雄心,也有能力的君王带领下,面对北宋的灭国之战,却难以抵抗,快速亡国了。

和五代十国时期很多的亡国之君不同,孟昶这个人在位晚期是开始走奢靡之风,但是他在位中前期,能看到他是一个有手腕有能力的君主,后蜀也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巅峰强盛,但是后蜀最终没能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胜利者,只能说一个君主难以和一个定型的政权相抗,后蜀这个政权内部因素决定,其只能是一个割据政权,没有能力去争夺天下。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切谏,昶大悟,即日出之,赐保贞金数斤。

孟昶和很多帝王一样,喜欢房中术,这里要提一下,喜欢房中术不是单纯的好色啊,这个要区分开,房中术是可以和养生,长生联系在一起的,结果孟昶在听到下属的劝谏后,主动放弃了这一个喜好,同时让宫人回家,给予钱财。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也就是说,孟昶还是一个可以控制自己错误行为的人,这对于一个君王,尤其是乱世中的君王来说,还是很难得的,毕竟有多少乱世君主,在继位后就直接奔着享乐去了,能快活一天就快活一天,身边的大臣也少有能说真话的人,之后国家快速衰变,成为其他国家的盘中餐。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然昶年少不亲政事,而将相大臣皆知祥故人,知祥宽厚,多优纵之,及其事昶,益骄蹇,多逾法度……昶即位数月,执仁罕杀之,并族其家……仁罕被诛时,业方掌禁兵,昶惧其反,乃用以为相,业兼判度支,置狱于家,务以酷法厚敛蜀人,蜀人大怨。十一年,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执而杀之。王处回、赵廷隐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昶始亲政事,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

孟昶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清除了孟知祥留下的重臣,集中权力,在孟知祥在位时期,就优待这些帮助他打天下的人,孟昶也延续了这一态度,继位之初为了稳定内部局势,也采取了恩养这些开国功臣,可问题是随着这些功臣做事越来越出格,就必然威胁皇权,尤其是这成为了一批人的共同行为,很容易触及孟昶的底线,所以说清除这批人,巩固皇权,成为了孟昶必须面对的问题。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可以看出来,孟昶是有心机的,作为这批功臣的代表,李仁罕、张业是孟昶必须除掉的,而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按理说李仁罕、张业应该联合在一起,对抗孟昶,可是当时已经执掌禁军的张业被孟昶收买了,孟昶让张业当任丞相,给予了张业无比的权势,孟昶这是极大地激发了张业内心的贪欲啊,所以在李仁罕被诛杀的时候,张业是没有举动的,这还是孟昶继位之初就干的事情,一个丞相的官职,就分化了功臣集团的两位主要人物,可见孟昶的手腕。

最终张业也是难逃被诛杀的结局,孟昶的行动让众人知道了他的心思,所以聪明的人,都主动辞官归隐了,孟昶得以牢牢掌握政权,开始实际上的亲政,同时孟昶还设立了匦函,也就是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这不是孟昶摆摆样子啊,他是真心的想要听取民意,治理国家的。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后蜀在孟昶的治理下,又开始了安宁的发展期,在疆域方面,后蜀也是一度达到了鼎盛。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是时,契丹灭晋,汉高祖起于太原,中国多故,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附于蜀,昶因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悉有王衍故地。

在后晋被灭后,后蜀夺得了秦、成、阶、凤州,秦州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成州即今甘肃省成县,阶州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凤州即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孟昶夺取了四州,即可以巩固后蜀的边防,更主要的是打通了由川蜀北上,经大散关进取关中的通道,为后蜀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基础,可是让孟昶失望的是,后蜀的鼎盛时期转瞬即逝,随着中原王朝走向强大,后蜀国力再如何强盛,都摆脱不了一个现实的制约,那就是割据川蜀的政权内部缺乏扩张的基因,不是所有政权都有当初刘邦集团那么强烈的出川意愿。而后周北宋的建立,进一步压制后蜀的生存空间,直至灭亡。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我们可以从两件事上,窥探到后蜀是一个缺乏主动扩张基因的政权。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

后蜀内部是有奢靡之风的,可以说在乱世中,后蜀官员向往奢靡的生活,那就必然会害怕失去一些东西,加上中原王朝多变,暂时没有能力对后蜀发动战争,也就导致了后蜀更加倾向于保守策略,也就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可是还是那个问题,作为官员可以支持保守的策略,毕竟换个皇帝对他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孟昶来说,如果不主动扩张初期,被灭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孟昶的扩张策略是不会被后蜀官员集团接受的,他们保持不支持甚至是反对态度。

再者后蜀境内的百姓还需要时间休养,《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太后、太妃以教令卖官,自刺史以下,每一官阙,必数人并争,而入钱多者得之;通都大邑起邸店,以夺民利。前蜀时期经过王氏的摧残,川蜀百姓赋税之众,加上后唐灭前蜀之战,以及孟知祥平定川蜀的战争,川蜀之地也需要时间休养。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这些都导致,孟昶想要进取关中的计划是不被支持的,这导致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被后蜀浪费掉了。

《宋史.赵赞传》赞惧汉疑已,潜遣亲吏赵仙奉表归蜀。

赵赞,原名赵匡赞,他在后晋后汉交替时期,被授以河中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是镇守关中黄河以东的关键区域,因其惧怕刘知远对自己不利,所以赵赞直接向后蜀投递降表,可以说,这是后蜀进取关中的大好时机,后汉新立,正是国内不稳的时候,加上有赵赞的投诚,可以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是后蜀的操作就是一个字,拖。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赵赞在947年7月向后蜀表示有归降的意思,但是直到948年正月,赵赞入京朝觐,被后汉招抚,后蜀的军队都没有实质上的向关中推进。

《九国志》会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凤翔节度使侯益俱谋归蜀,遂以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应接经营。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汉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反,皆送款于昶。昶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以应思绾。昶相母昭裔切谏,以为不可,然昶志欲窥关中甚锐,乃遣安思谦益兵以东。

对比记载就会知道,在赵赞有意联系后蜀的时候,孟昶就任命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孟昶就有意进取关中了,可是一直到赵赞去了开封,后蜀的军队都没有实际的军事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后蜀反应如此迟钝呢?个人觉得还是内部的不支持,让孟昶不能快速推行此次军事行动,反对进取关中的人,有太多的办法可以对付孟昶了,比如粮草调集不及时,兵器不足,天气原因等等,有太多的因素可以成为后蜀朝臣反对孟昶出兵的借口。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直到赵思绾、王景崇反叛的时候,后蜀才有实质的军事行动,要知道赵思绾本来就是赵赞的部将,而王景崇就是被刘知远派去关中,监视后蜀的,到了这个时候,孟昶下定决心去打关中的时候,丞相母昭裔极力反对孟昶的决策,理由也是很充分,前蜀就是因为肆意北进,才导致国力空虚最终被灭的,但是个人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后蜀都没有心思去试着打一下的话,那么后蜀就主动只能是一个等待着被灭的割据政权,一个只靠守势的政权只能存活,是否被灭,能活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中原政权的国力。

所以说,从母昭裔的劝谏就可以看出来,后蜀内部对孟昶的扩张策略是反对的,当然,此次后蜀的军队也是无功而返的,主要是因为后汉快速平定了赵思绾、王景崇的反叛,也就是说,后蜀在后汉初期,围绕着关中的动乱事件,后蜀的反应速度都太迟钝了,而没有关中这个前进基地,后蜀就没有资格去谈论什么争夺天下了。

错失机会的后蜀迎来的就是后周北宋的强大中原王朝,后周先是夺取了秦、成、阶、凤州,打开了入蜀的通道,北宋建立后,据说截获后蜀派去联络北汉的密使,这成为了北宋讨伐后蜀的直接愿意,当然也没准是北宋随便编的一个理由,毕竟需要师出有名嘛,在平定荆湖后,既然后蜀成为了下一个目标,北宋自然就要做出针对性的准备,自时机成熟后,也就需要一个借口了,这个借口可能是后蜀给的,也可能是北宋自己造的,并抓获后蜀密使这件事,有太多的操作空间了。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崔彦进副之,将步骑三万出凤州道;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副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

北宋在后周打下的基础上,不必经由汉中之地攻打后蜀,所以北宋的整体战略是,王全斌率部从关中之地南下,刘光义率部由归州西进,逆江而上,宋军两路合击,最终会师成都,孟昶投降,后蜀灭亡。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而就当时的战争过程来看,后蜀不是没有抵抗,也不是没有能够忠心为国死战的将领,但是后蜀就是没有丝毫可以挡住北宋大军压境的可能,东线北线都相继溃败,宋军得以攻入后蜀腹地。

《宋史.刘廷让传》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悉如太祖计。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宋史.王全斌传》自利州趋剑门,次益光。全斌会诸将议曰:「剑门天险,古称一夫荷戈,万夫莫前,诸君宜各陈进取之策。」待卫军头向韬曰:「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砦,对岸有渡,自此出剑关南二十里,至清强店,与大路合。可于此进兵,即剑门不足恃也。'」......遂克剑州,杀蜀军万余人。

东线的刘光义击败了高彦俦,高彦俦在城破后自杀,北线宋军和蜀军对峙于剑阁,宋军采取了由来苏小道偷袭,夹击剑阁,剑阁守军溃败,后蜀东北两线都宣告失利,最终孟昶直接投降了。

孟昶,让后蜀走向鼎盛的君主,无法改变后蜀缺乏扩张基因的事实

其实孟昶还有机会死守,但是他对大臣说了一句话,或许就可以印证后蜀的灭亡原因了,“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也就是说孟昶已经看到了蜀军仅有个别将领能够为其卖命了,面对宋军,大多数将领只是表面上防守一下,并没有死战的意思,也没有给孟昶卖命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丢失险地的后蜀如何抵挡北宋大军呢?

总的来说,孟昶还算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一度将后蜀带向鼎盛,可是内部缺乏扩张的基因,让后蜀屡屡失去扩张的机遇,在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后蜀尚可割据,但是一旦中原王朝具备统一的实力,后蜀没有抵抗的能力,只能快速被消灭。

参考资料《宋史.太祖本纪》《宋史.王全斌传》《宋史.刘廷让传》《宋史.赵赞传》《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九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