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色走读 | 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

作者:淮上杨

红色走读 | 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

2019年8月6日下午,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

秋瑾是个新女性。自从秋瑾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在反帝封建的口号还没有喊出来之前,他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真不愧为一个先驱者。——周恩来。

秋瑾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

红色走读 | 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

矗立在西泠桥畔的秋瑾雕像,“巾帼英雄”四字系孙文题写

秋瑾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女革命家。辛亥革命中活跃着许多女性,而女性登上历史舞台,这一现象的本身就喻示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秋瑾是逼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秋瑾为自己的信念而慷慨捐躯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和突出。

红色走读 | 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

2019年8月6日下午,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墓在雕像左侧

1912年12月8日,孙中山在杭州马坡巷政法学堂发表演说:今天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用说,肯定不是欣赏西湖美景的,而是怀着崇敬的心来参拜女侠的葬身之地、凭吊这位女英雄的。

翌日,孙中山到秋瑾墓前祭祀,同时亲笔撰写挽联,为追思秋瑾还挥笔写下“鉴湖女侠千古 巾帼英雄”,署名孙文。

“巾帼英雄”四字,还被镌刻在秋瑾石像的基座上。“巾帼英雄”成了秋瑾的另一称号。

生前好友吴芝瑛为能把秋瑾的遗骨埋在秋瑾生前所希望的西湖畔,冒着杀身之祸的危险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吴芝瑛是秋瑾1903年移居北京后的邻居,也是秋瑾新思想的启蒙者。

《秋瑾--竞雄女侠传》作者永田圭介为了更多地了解秋瑾遗迹,曾在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拜会了任先生,会面时的谈话中有这么一段插曲:“当年关押秋瑾的山阴县监狱遗址现在还在吗?”,对这个问题,任先生欲言又止地回答说:“当年遭日军的炮击全部销毁了”。“对不起!”。永田圭介当即代表日本人道了歉,真没想到,过去战争的伤痕,至今仍还在做痛。当时和任先生约定,作为赔罪的一个具体表示,《秋瑾传》一书在日本出版后将马上寄给他。

鲁迅和秋瑾算是同时期到日本的留学生。1907年7月15日,秋瑾跨出牢房,从容走向了刑场。《药》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

鲁迅在《药》中塑造了革命者夏瑜的形象。人们都说夏瑜就是在暗喻秋瑾。小说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夏瑜的牺牲,也并非毫无影响,第二年清明时节坟头出现的花环,“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正是对这位“寂寞奔驰的猛土”的慰藉,说明革命者仍在怀念他,革命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它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红色走读 | 秋瑾墓前凭吊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

亭子为纪念辛亥革命先驱秋瑾,以秋瑾临刑前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遗体灵柩历经九迁,1981年9月,第九次迁坟,迁到了杭州西湖现在的地址。

在秋瑾墓前,我不禁思绪万千,深深地为秋瑾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悲壮奇特生涯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