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作者:国学守望者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93《沧州骄子》丛书征稿选登之九十三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美丽眼睛

——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郝斌生 李振芳

在盐山县偏南方向的圣佛镇陈百万村,有一个特殊人群组成的家庭,家门锁着,人还在地里拉运玉米秸秆呢。他们是本地盲人陈姓燕起、燕奇、燕东、燕会四兄弟,一个外来姑娘赵灿。别人一天能干完或不够一天干的农活儿,放在这个特殊家庭,需要折腾三四天。因为这四个男人虽然也长着四双手,但眼睛失明,他们借着姑娘的眼睛,像打着灯笼或手电筒一样,与其说是劳动,不如说是在寻找,在摸索……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不为博眼球,只想尽人心

眼睛是我们看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那是2009年的四月十六,老天下了一场透雨。盲人四兄弟来到地里点种玉米和黄豆。下午5点钟的时候,路边走来一个姑娘。问:伯伯,你们在干啥呢?答:种黄豆。赵灿虽然不是种地出身,但总觉得这几个人跟别人的种法儿不一样。前面刨坑的像在刨一眼井,后面点播的手里像攥着金豆子。前面的嘱咐后面的:不能多撒啊,多了就浪费啦啊;要把种子盖严实啊,漏在外就成鸟粮啦啊;后面的埋怨前面的,行间距横不平、竖不直,就像蛇吃了蛤蟆。

这就是盲人四兄弟,正是这个姑娘要找的人。

姑娘叫赵灿,是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深泽县一路坐长途转公交搭乘拖拉机辗转而来。她当时24岁,是“80后”,她为验证一个传奇故事而来,她为拷问这个世界而来。在她短暂的人生中,她亲眼看见过兄弟妯娌为赡养老人争吵打斗的事,小卖部往醋里兑水用硫磺熏馒头的事,白发老汉故意在摩托车前跌倒讹人钱财的事,修补轮胎的往柏油路上撒下铁蒺藜的事。这个世界怎么了?羊角风了?神经错乱了?在耳闻目睹的道德乱象中,有一个清新亮丽的画面映入她的眼帘,浸润她的心肺——央视《生活567》栏目演播了盐山盲人四兄弟自强不息孝敬老娘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她想看看真假,她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灿跟着这四个盲人来到陈家后,先是被炕上的老娘攥住了手,这一攥就分不开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不知是赵灿帮着四兄弟照料老娘呢,还是四兄弟和老娘像得到宝贝一样亲昵呵护赵灿?这一天,赵灿趁着给老人梳头的机会,试探地说:“奶奶,我该走了,我在你家都住八九天了。”奶奶没有回话,中午的饭量就明显减少了,到了晚上就干脆不张口了。盲人老大捧着给赵灿烙的油馍干粮让娘吃,老娘的嘴掰都掰不开。赵灿哄着奶奶说,你只要吃饭,我就多住一天。这话立竿见影,奶奶三口两口吞下大半个馍,呼噜呼噜喝下两小碗米汤。如此这般,赵灿多住了三个月。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赵灿终归要走的。赵灿回到深泽老家后,白天吃不香甜,晚上睡不安稳,满脑子都是盐山奶奶的影子,都是盲人四兄弟的影子。她扪心自问:你怎么能撇下奶奶不管呢?四个盲人侍候一个老娘该有多困难呢?她满打满算在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就匆匆踏上了通往盐山之路。盐山这条路呀,是赵灿上学的路,修炼的路,她要把小学就辍学的课程全都补上,完成对人生价值的求证,完成对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盲人四兄弟中老大当年57岁,最小的老四也49岁了。他们的视力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病变的,知道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有基本的劳动本领,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播种,收割,浇地,运肥,都不求人,就连修房盖屋都能自力而为,与这种自力更生并成为传奇的是四兄弟对母亲的孝道。他们用感天动地的草民故事诠释着人性的大善大美,赢得“盐山敬老楷模”、“第六届沧州好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等荣耀。

但到底是残疾人,到底与健全人有别,因为摸错了玉米苗,把肥料施到杂草上了;因为把食盐当白糖,一锅饭咸得不能吃;就连牛犊也欺负他们,冷不防就蹿到家里,偷吃饲料,欺人太甚时竟然敢蹿到炕上。老四有音乐天赋,能模仿也能自编自唱。把炕上的小牛轰出家后,他唱道:炉子里冒烟笤帚扇,锅里有水没有盐/破门破窗破水缸,四个光棍守着一个老娘/秃锄钝镐老镢头,冬刨树根春种豆……赵灿没来的时候,日子就这样,由老娘引领着夏种冬藏;赵灿来了,帮上奶奶的忙,把很多农事都揽到自己肩上。

村里的喇叭响了,邻居的鸡打鸣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赵灿唤:“伯伯们起床。”盲人兄弟一听到赵灿的唤声,眼睛就叮当哗啦亮起来,整个院子也就亮起来,整个世界也就灿烂无比了。老大切菜,老二烧水,老三喂牛,老四扫院子。赵灿问:“今天咱干啥?”老大说:“今天到大脑袋地拾棉花柴,刨树根。”赵灿问:“今天阴了,飘雪花,能干啥?”老大说:“上午铡牛草,下午剥玉米。”日子就这样拉长着,比手里的锥子长,比拴牛的缰绳长,比赵灿从深泽到盐山的道路长。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一言百璧轻,片善黄金贱

“眼睛是内心的索引”。我们很多时候看一个人是从眼睛开始的。2011年央视手挽手全民公益新春晚会后,特别节目组安排盲人兄弟到天安门留影。一路上,赵灿引领着他们过天桥,穿地下通道,累得满头是汗。留影时,有人提议让赵灿站中间,说是全家福。可赵灿借故推辞,这个时候,她还没有下定决心留下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在陈百万村呆几年。

其实,赵灿在深泽老家娇惯任性得很呢,和父母顶嘴的时候也不少。可来到盐山后,她的人生像泡了盐,变得温顺,体贴,懂事。她把奶奶的头发梳理得光光亮亮;把奶奶的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把奶奶的药片分包得清清楚楚。天冷的时候,赵灿就干脆和奶奶睡在一个被窝里,她感觉盐山的奶奶和深泽老家的奶奶一样的温暖,一样的慈祥。她给奶奶挠背,抓痒痒,奶奶给她讲五朝,讲三国,讲千童东渡入海求仙的事。奶奶是陈百万村最幸福的人。有次想吃鱼香肉丝,最小的盲儿去买,回来的路上迷了路,走进一家坟地里;有次奶奶生病,老二去村医家里拿药,因走得匆忙,原本很熟悉的路,也陌生了,竟跌进路边的大粪池里。奶奶讲着讲着幸福故事就哭起来:“老天爷啊,你不公平呀,你不能叫我四个孩子全瞎呀,你砍我一条腿吧,你削我一只胳膊吧,你给我孩子一只眼睛吧。”奶奶是她的异地老师、教授。奶奶说,没有男人不算户,没有女人不算家;奶奶说,鸡屁股是咱庄户人家的银行哩;奶奶说,咱家的7亩地给金子也不换哩,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后来赵灿才反醒过来,原来奶奶是教她传家宝哩。奶奶的故事讲到去年麦收时节,就讲不动了。

这年五月十九,老奶奶寿终正寝,享年87岁,是陈百万村的寿星。奶奶临终时攥着赵灿的手说:“丫头,我现在管不了你伯伯们了,以后你领着他们过日子吧。”为了让奶奶毫无牵挂地离去,赵灿就点头应许了。老人家生命里的最后时光,享受了外来姑娘给她的慰藉和幸福。现在,奶奶走了,赵灿也解脱了。盲人兄弟把赵灿送到盐山汽车站,是他们催促姑娘赶紧回老家的。他们知道已经很对不住丫头了,她在陈家住了三年了,早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何况,丫头也有父母,有姊妹,有奶奶。深泽那一头,也是盲人的牵挂呀。

赵灿回到深泽的那几天,总是梦见盐山伯伯掉进沟摔断腿的事,醒来后一身冷汗。白天找人解梦,人家说这是吉兆,赵灿才敢给盐山打电话。可电话接通后,她分明听到那头有哭泣声。赵灿懵懂地想,这难道就是缘分?是四兄弟修来的呢?还是她命里欠着谁的呢?原打算把奶奶侍候老了就回家,现在发现,离开盲人兄弟也难了,像大雁离了群,像哈密瓜扯断了秧。今年四月,赵灿干脆把户口迁到盐山。不但要给盲人四兄弟当眼睛,领着他们奔生活,还要为他们养老送终,而且还改了口,拜老二为干爹,比干爹年岁长的称伯,年岁小的称叔。

她的行动让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去查验一下她的身份证,看看来路是否干净;有人说,是不是看上四兄弟的社会捐助了。为此,盐山县委书记吴国君在一次精神文明调度会上大动肝火,他痛斥那些奇谈怪论,他引用普洛丁的名言说:“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他说,不要怕人家走,当兵当义工还有个期限呢,即使明天走了,也是好人,也是善举。吴国君说,我们盐山环京津邻渤海,要有广阔胸怀,不能对一个女孩子搞一级战备,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到动情处,他说谁要是不服气儿,就把自己女儿送到盲人家,看能不能呆两天。

听众席上鸦雀无声,个别人面红耳赤。是啊,我们平常总是抱怨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世风日下,可当新事物冒芽的时候,好风气刮来的时候,为什么不知道珍惜、不知道见贤思齐呢?为什么又要叶公好龙求全责备呢?

美丽眼睛——盐山县盲人四兄弟与外来姑娘赵灿的故事

大善涌来,新风扑面

小个,矮胖,赵灿对着镜子说:“干爹,我又丑了。”干爹说,丑不丑我们看不见,反正你在我们心里最漂亮,是咱家的天仙下凡。赵灿之所以能融进这个盲人家庭,除了个人的因素,更有外因,有乡村干部、街坊邻居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包容。

赵灿把一车玉米秸秆停在村民陈树义门前,说一声:“爷爷,家里来了客人,我把车先放这儿,碍你事了,送走客人后我再来挪车。”79岁的陈树义当过33年生产队长,没见过这样懂事的孩子,忙不迭地说:“不碍事不碍事,你停三天也不碍事,车和秸秆我都替你看着。”邻居王光辉是个中年妇女,有李双双的性格。听到隔壁狗叫,就跑出来看看,替盲人一家操闲心。前年正月天,四兄弟家的柴垛失了火,就是这个“李双双”组织大人小孩及时扑救。为救火,嗓子喊哑了,被高跟鞋崴了脚。“c c t v三农人物面对面”走进浙江湖州,盲人四兄弟应邀参加。当时正是农忙季节,找一个陪护很困难,村长陈延超说,我去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林路说,把我也算上。四个盲人在自家熟门熟路,知道厕所在哪,知道洗脸盆在哪。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尤其住进宾馆,大小便,洗澡,甚至吐痰都需要人帮忙。朱林路说,那几天真把我累垮了,我像侍奉亲人一样上心呢。

盲人四兄弟和赵灿的故事,借着媒体借着风,传播到哪里感动到哪里。北京永业集团给了两头牛,每月给赵灿1200元工资;四川一老板每月给盲人四兄弟生活费400元;中国基金会给了5万元;盲人歌手杨光给了3万元。县里除了把残疾人的各种优抚政策用足用好,还组织县直部门及乡镇捐款2万多元。燕赵都市报送来电脑,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送来收音机,沧州一家电门市部的叔叔送来电饭锅,石家庄市一位阿姨寄来过年的新围脖。

苦中有甜,乐中有愁,日子就这样过着。当问及盲人四兄弟有什么心事和祈盼时,四兄弟说,希望赵灿能找上好对象,陈家盼着来一个上门女婿,更想着后继有人。赵灿啊赵灿,聪慧的姑娘,善解人意的姑娘,你在引领盲人四兄弟一起走向完美,尽己所能扩大和增加他们幸福指数的同时,也以微薄之力昭示人们,从我做起,从善小做起,各尽其能增加和扩大朝这个方向迈进的人流和风尚……

2015年11月3日,29岁的赵灿和爱人张华在老家举行了婚礼。婚后,后他们双双回到盐山陈家,继续引领盲人四兄弟在人生的道路上奋斗不息……

2019年4月22日上午,编者拨通了赵灿的电话:“我来到盐山陈家十年了,两家人和睦友好,生活快乐。当地政府给予四位老人每年各4200元救助款。张华在外地打工,我在家里带孩子并照顾四位老人,农忙时种地,生活不算富裕但也没有大问题。”赵灿介绍:“今年干爹(老大)66岁,二伯63岁,三叔59岁,老叔56岁。我的女儿也快一周岁了,孩子的诞生给一家人带来了无穷欢乐,哈哈……”赵灿高兴地笑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