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庆龄88年的生命里,有一个重要人物占据了她三分之二的时间,他就是周恩来。不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都将周恩来视作最知心的战友及知己。得知周总理逝世后,宋庆龄悲痛不已,久久不发一语,惋惜道:“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啊!”。在追悼会上,83岁高龄的宋庆龄被指责为“总理帮”,勃然大怒道:“我就是‘总理帮’又怎么样?我不干了!我辞职!这么大年纪我也该休息了吧?我回上海养老!”

回溯宋庆龄与周恩来二人横跨半个世纪的情谊,要从1924年的广州黄埔军校说起。那时,周恩来刚从欧洲学成归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仅用2个月,就将军校办得初具规模。宋庆龄听闻后,很是欣赏。所以,当周恩来邀其到学校演讲时,宋庆龄欣然答应。一来二去,两人日渐熟悉。宋庆龄日后回忆起两人的初次见面,大赞周恩来“年轻能干、多才多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2年后,蒋介石发动白色恐怖,大肆抓捕、滥杀无辜共产党人,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先生遗愿。随后,南昌起义爆发,宋庆龄登报公开表示支持。甚至在被国民党特务严密监控的情况下,仍帮助周恩来藏匿一批中共中央秘密文件。这期间,宋庆龄还曾冒着生命危险,陪同美国记者到陕北拜访周恩来。这次历史性的采访,将工农红军的长征首次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周恩来等人南下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时,途径上海,准备顺道探望宋庆龄。宋庆龄得知后,激动不已,想到与好友天南地北,难得相见,还亲自出门迎接。周恩来向宋庆龄仔细地讲述当前国家形势以及国共统一战线的革命主张,宋庆龄表示坚决拥护及大力支持国共合作。
1949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总理向宋庆龄宋庆龄连发两封电报,亲切询问宋庆龄在沪的情况,并热情邀请宋庆龄前往北平参加新一届的政治协商会议,指导新中国的建设,但北平是宋庆龄送别孙中山宋庆龄的伤心地,她怕感物伤怀,不愿意重返故地,周恩来总理就让自己的夫人邓颖超亲自前往上海说服;最后,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恳切邀请下,宋庆龄终于决心北上。
宋庆龄与周恩来的情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更加密切了。每当宋庆龄与周恩来共同出席国事活动时,周恩来都让宋庆龄走在前面,以示尊重。针对一些国家要务,周恩来也会征询宋庆龄的意见。两人默契无间的合作,让这份革命情谊越发浓厚。
宋庆龄在北京的居所,是周恩来亲自勘察挑选的,并嘱咐工作人员对宋庆龄多加照顾,他自己也时常前往探望。每次周恩来到家里做客,宋庆龄都会按照他的口味准备好菜肴,还会亲自挑选礼物送给周恩来,这给她的生活带来巨大宽慰。
在特殊时期,宋庆龄父母的墓冢被人为毁坏,周恩来闻讯立马写下保护名单,其中,宋庆龄居于首位。即使是风雨飘摇的年代,两个人依然互相信任、互相扶持。
1974年的一天,宋庆龄突然面瘫,次日,周恩来就亲自致电慰问。经过一月余的治疗,宋庆龄基本康复,开始惦记好友周恩来的身体情况,就想在家里庭院的南湖中为他打一条鱼。不曾想第一次下网就捕到一条胖头鱼,宋庆龄立马让秘书将鱼送往中南海,给周恩来补身体。
不久后,宋庆龄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招待会的邀请电话。原本刚做完面瘫治疗,身体抱恙的宋庆龄不打算出席,但听说病中的周总理会出席招待会并亲自主持,已两年多未见好友的宋庆龄,怀着旧友重聚的期盼同意参加了。会上,看到刚做完第二次手术的周恩来,脸色苍白,身形消瘦,宋庆龄不禁泪湿眼眶。发表了精彩的祝酒辞后,周恩来被人群簇拥着,虽然脸上倦容难掩,但他仍逐一问好,宋庆龄见状不忍上前打扰。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近距离会面,而最后一次见面则是在1975年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宋庆龄坐于主席台,周恩来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庆招待会后的某天,宋庆龄接到周恩来托夫人打来的慰问电话,先是对招待会当天不能打招呼表示抱歉,又说周总理看到她坐在主宾席,身体已有所恢复,心里很是欣慰。原来,周恩来一直牵挂宋庆龄的身体情况,会上四五千位宾客,他仍能一眼看到宋庆龄,以及她因为面瘫而留下的后遗症。
在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期,有一个人想方设法地送去关心,她就是宋庆龄。1976年,周总理的病情日益加重,宋庆龄心急如焚,却不能前去探望。听说,周总理爱吃鸽子蛋,而且营养价值也高,赶紧让人到自家鸽舍中搜集鸽子蛋。本想等鸽子蛋攒多点再送出,没承想,周总理病情恶化太快,已到了最后阶段。于是,宋庆龄赶紧让养女隋永清将5枚鸽子蛋送到西花厅,期盼它们能让周总理的病情早日好转。
3天后,医院传来了周总理逝世的噩耗。宋庆龄得知后,泪流满面,久坐不发一语,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说。第二天,她在养女的搀扶下到医院,向周恩来总理的遗容告别,触景生情。回想起二人从相识到相知到并肩作战的过程,宋庆龄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1月15日,83岁高龄的宋庆龄在两位养女的搀扶下,抱病参加周恩来的悼念仪式。会后,一些所谓的国家“高层”评价宋庆龄是“总理帮”,宋庆龄听后大发雷霆,怒言:“我就是‘总理帮’又怎么样?我不干了!我辞职!这么大年纪我也该休息了吧?我回上海养老!”
痛失亲密战友一年后,宋庆龄发表长文《怀念周恩来》,动情写道:“他英勇善战,勤勤恳恳,坚韧不拔,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操劳一生。”文中,宋庆龄字字句句都在深切感念周恩来,对他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一切努力表示钦佩。
1981年,88岁的宋庆龄与世长辞。人们收拾遗物时,在角柜中发现了一张讲稿,是新中国成立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的祝酒词。这张16开的讲稿,只有一道折痕,是宋庆龄为了方便将它带回珍藏而留下的,足见二人的深厚感情。
世上令人动容的友情有许多,却少有如宋庆龄与周恩来一般,超越时间、超越党籍、风雨同舟、惺惺相惜、如亲人又是战友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