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川饭店事件到荣乐园重建,到未来号天桥,这里见证成都四百年(中)
| 成都回忆系列 017
上期回顾
上期我们聊到了骡马市的起源,吴三桂兴建的尧光寺,成都著名的反抗日本行动“大川饭店事件”,国民党著名将领孙元良故居及其褒贬不一的一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上期的专题。
这期我们来聊一聊曾经在骡马市出现的过的美食、未来号天桥和外贸大厦,轻工商场。
上期曾说到骡马市是一个片区,这个片区内包含了成都众多的知名街道。像是正府街,西玉龙街,玉带桥街,青龙街,羊市街都是老成都人爱逛的地方,以前这些街道几乎条条街都有自己独享的美食。
西玉龙街上的“陈麻婆豆腐餐厅”的“麻婆豆腐”是每桌必点的菜。油汪汪的红油中装满了嫩白的豆腐细,炒得酥脆的臊子,几点绿色点缀,看起来就无比的下饭。青龙街东口的“古包子”各个都皮薄馅儿多,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馅儿,十分过瘾。“张凉粉店”的甜水面和卤肉锅盔是打尖的首选。此外“痣胡子龙眼小包”的包子,八宝街的“刘鸡肉”,西大街的“小谭豆花”、还有骡马市路口的“钟水饺”,真是随便走到哪条街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麻婆豆腐是经典川菜之一
要说到骡马市片区最有名的餐馆,荣乐园无疑是榜上有名的。这家“荣乐园”是商务部认定的成都21家中华老字号之一。作为一家国营单位旗下的餐馆,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
要说荣乐园,就不得不说正兴园。可以说荣乐园与正兴园是一脉相承的。
清代到民初,成都的有钱人请客都是在自己家里设宴。当时成都所有的著名餐馆也只到客人家里去做包席宴席,这还有个说法叫做“包席馆”。(就如同现在可以通过手机app叫星级厨师上门做菜,这种玩法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在当时人观念里,那些可以在餐馆里进餐都不是高档次的,叫做“南馆”。成都人到餐馆去设宴请客的习俗是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兴起,成为“坐场”。
正兴园是由满族人关正兴创建的。关正兴是满族,随满清官员入川留在成都。他是见过大场面的厨师,据说能做满汉全席。这在当时的成都是首屈一指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讲是具有“差异化卖点”的。除了这个卖点以外,"正兴园"还有一大特色是积极吸取了南北大菜的优点,以及成都诸家餐馆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荣乐园也正是继承了它这种吸纳各家所长的特色,改良了很多传统川菜,研制出来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川菜。不过当时正兴园也和成都包席一样,只做一些"鲍参席"之类宴席应市。
图片源自网络
"正兴园"在辛亥革命时便停业了,而后其经营方式和菜品由其主厨戚乐斋、蓝光鉴合办的"荣乐园"继承下来。荣乐园荣"以"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为主,还开设了成都有名的面食店"稷雪"。1933年的时候扩建成有16个大小包间,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进餐。
荣乐园以制作高级宴席和家庭风味菜肴见长,他们的著名菜品有"葱烧鹿筋"、"干烧鱼翅"、"酸辣海参"、"
许多经典川菜现在已经吃不到了,如今的川菜只剩下麻辣
"等等。"荣乐园"旗下的面食店"稷雪“也有各种出名的面点,如"水晶凉糕"、"猪皮发糕"、"牛肉笋面"、"鳝鱼笋面"、"撕耳面"等等,颇受当时食客喜爱。
荣乐园可以说对川菜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川菜能走出四川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喜爱,荣乐园也是功不可没的。美军飞虎队长陈纳德抗日战争期间,英军坦克司令韩可、美军飞虎队长陈纳德及英美法驻成都领事馆的外交官,曾多次光顾荣乐园。邓丽君在1980年6月光顾了荣乐园纽约餐厅,还到厨房与厨师见面。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曾去荣乐园纽约餐厅进餐,吃后十分满意,特请餐厅名厨曾国华与他合影。
但是荣乐园在百年的风风雨雨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12年在湖广馆街兴龙庵 (今东风路二段)创建的荣乐园曾经迁到过布后街,1948年在百业大萧条的大气候下也关门歇业。而后时隔二十多年后才在骡马市重新开业,当时还叫做红旗餐厅。1980年的时候,四川省政府决定要在美国开办高档川菜馆,于是决定先在川内恢复“荣乐园“的招牌,于是歇业了三十多年的荣乐园才在红旗餐厅的旧址重新开业。所以在现在很多老成都人心里,荣乐园就是在骡马市这个位置。
后来1980年6月,四川省蔬菜饮食公司和纽约健康食品公司合资经营的“纽约荣乐园“开业。当时餐馆制作提供的神仙鸭,成都全鱼,鸡豆花,麻婆豆腐等在美国广受追捧,甚至兴起了一股川菜热。
再后来因为市政建设拆迁需要,荣乐园迁到了人民中路二段51号。2004年后,改制调整的荣乐园重新出现在莲桂南路169号。再到2009年的时候,百年餐饮品牌荣乐园就悄无声息地停业了。
时代变了,人们的口味变了。经典的老味道或许可能受到情怀的追捧,但是却不被年轻的消费者所接受。如今成都很多老字号就像是今年6月份马未都老先生吃过龙抄手之后说过的一句话。
“老字号就剩招牌了。“
80年代末期,骡马市有一个建筑物是全成都市50万中小学生集资建设而成的,它就是——未来号天桥。
87年春熙路的街头突然多了很多小学生。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有卖报纸的,有卖汽水的,有卖自己做的小手工的。路过的市民多数都会停下脚步听听小朋友说些什么,好些大人直接将小朋友卖得东西“包圆儿“,给钱还不让找零。
这些事都缘于1987年4月27日由共青团成都市委发出向全市青少年发起筹建倡议。
那时候全市的中小学生积极响应,除了卖汽水和报纸,到处还能看到收集的旧报纸、卖牙膏皮的小朋友。卖东西赚来的几毛钱几块钱小朋友义无反顾地就放进了捐款箱里,要知道那时候几块钱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笔巨款,一瓶汽水不过是2毛钱,几块钱可以变着花样地买上几周的零食。
根据资料显示,在动工之前未来号天桥共筹得捐款313065.97元。未来号天桥于1987年的6月18日开工,同年9月25日就竣工了,9月27日举行了竣工典礼。
未来号天桥是一座四方位的人行天桥,桥平面为x形交叉,主桥净跨距东北西南方向44.10米,西北-东南方向40.60米,桥面总宽3米,桥孔中心净高5.57米。从上空俯瞰,天桥的形状就像是现在的小型无人机一样。
由于这座天桥是由全市50多万青少年和市民捐资修建,所以命名为“未来号天桥“。天桥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上面有很多鸽子造型的装饰,中间还有一个四只手托起的圆球。记得当时天桥竣工典礼上来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一起来看自己参与建设的天桥。
令人可惜的是,16年后“未来号”天桥成了制约骡马市交通的瓶颈。那四个桥墩阻碍了人民中路这条南北大道的扩建,所以后来不得不拆除。
所幸未来号天桥后来还留下了痕迹。拆除“未来号”天桥废旧钢材卖得人民币21.9万元,在成都青白江区龙王镇建了一所”未来号希望小学”。在小学里还能看到未来号天桥那标志性的“四只手托着一个圆球“。
在写下着一段的时候,我旁边的黄胖子露出了无比怀念的神色。
“未来号天桥就像是一个童年的梦想,那时候一有空就想跑到骡马市去看一下。自己亲眼看到天桥一点点修起来,想喝汽水的时候都拼命忍住,想着多给天桥加一块砖。后来我们经常在天桥上面跑来跑去,去新华书店看故事书,去钟水饺吃一碗饺子。”
“当听到未来号天桥要拆的消息时候,感觉自己心里就像是丢了什么一样。现在钟水饺不在了,新华书店不在了,轻工大厦不在了,未来号天桥不在了,迟早我们这些老成都记忆也会不在了。“
骡马市承载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下一期我们来聊一聊骡马市商圈的兴起与落寞。
【往期阅读链接(第一期)】
从大川饭店到荣乐园重建,到未来号天桥,这里见证成都四百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