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蜀国的刘禅和吴国的孙皓是三国的两位亡国君,而后人对这两位亡国君的为人和智力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那么,刘禅和孙皓究竟谁的智力高一等呢?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先来看看刘禅。

提起刘禅,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一句典故: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刘禅的小名,之所以说他“扶不起”,原因很简单:阿斗有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才相辅佐,结果因为重用小人,最终沦为亡国君。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同时,世人公认为刘禅的“智力”低下,原因是他降晋后,一次宴席司马问他想不想念蜀国。刘禅答了7个字:“此间乐,不思蜀”!就是因为这7个字,刘禅被戴上了超低智能的帽子。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但现代专家却为刘禅平反,说他“扶不起”完全是强加给他头上的,蜀国的灭亡不是刘禅的责任,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和历史趋势所逼。客观因素就是指诸葛亮和姜维劳师动众的6次北伐和9次北伐,要知道刘备因为夷陵之战大败而病逝白帝城,此时蜀国已被折腾得千疮百孔。刘禅继位后,他牢记刘备叮嘱,视诸葛亮为“相父”,把朝中大权都交给他。诸葛亮病逝后,阿斗还单独执政30年,期间他固然重用了黄皓这样的宦官和小人,但这并不是左右蜀国灭亡的主因。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总之,刘禅一生共执政41年年,足以证明他并非“扶不起”,相反,他是颇具治国才能的。而他被迫投降后,说的这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不是智力低下的表现,而是足智多谋的表现。毕竟当时他已是寄人篱下,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他这样说,彻底打消了司马昭对他的提防和顾虑。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封为安乐公,刘禅最终得以善终。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其次,来看孙皓。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孙皓本来没有资格继位的,但因为孙权最为宠爱和器重的太子孙休早逝,其它儿子因争权夺利,百死即伤。最后,无奈之下,孙权只好从孙子辈中寻找继承人,最后选中了孙皓。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殊不知,雄才大略的孙权这回看走了眼,因为孙皓才是属于真正“扶不起”的。孙皓继位后,刚很快就沉溺酒色,残暴杀戮,结果,很快使得东吴走向衰落。最后在公元280年,东吴继蜀国之后被西晋所灭,孙皓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刘禅投降后封为公,而孙皓仅仅是侯呢?

有人认为,刘禅和孙皓面对的君主不一样。蜀国灭时,魏国的掌政者是司马昭,而到了东吴灭亡时,执政者已换成了司马炎,君主不同导致他们的投降后的地位和职级的不同。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孙皓才是真正“扶不起”的阿斗。孙皓不但才情比刘禅低很多,智力也比刘禅低很多,有事例为证。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孙皓投降后,可能是借鉴司马昭对刘禅的策略,司马炎弄了一次宴会,宴请孙皓和吴国的旧臣。结果酒过三巡,司马炎要求孙皓以《尔汝歌》作首诗,以助酒性。

孙皓也不是白丁,头脑一转,很快他吟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词里的“汝”便是指司马炎,堂堂的一国之君,怎么能让属臣称“汝”呢?孙皓的诗显然是对司马炎的大不敬和大侮辱!司马炎听后十分气恨,但题目是自己出的,他又不好发作,只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晋朝的大臣贾充问孙皓:“闻君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这里面当然是批判孙皓在东吴执政的残暴不仁。而孙皓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反驳地说了15个字:“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意思就是说,对于弑君的乱臣贼子,就应该凿眼剥皮!其中暗指贾充干过的“恶举”——弑君之罪。原俨贾充曾经弑杀过曹魏的皇帝曹髦,他也因此成为司马家的心腹人物。

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高?刘禅说6个字得已善终,孙皓写1首诗丢了命

也正是因为孙皓的口无遮拦和大不敬,最终只活了四年便“突然离逝”了。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他死亡的内因,但史学专家推测,孙皓之死的幕后凶手很可能就是司马炎或是贾充。毕竟司马炎和贾充为了声誉没好直接对孙皓下毒手,于是选择了暗下杀着。

身为囹圄,明哲保身才是第一要务,孙皓却逞一时之口舌之快,最终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这和刘禅投降到晋后处处装傻形成鲜明了的对比,而两人的智力高低也不言而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