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意义=意+义(邹晓辉提出此大字符串公式表面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却相当丰富)。

意,用意,基于物的统一通俗化表达为大众常识;基于文的统一专业化表达成为学科知识、专业术语和领域范式。-邹晓辉今天作此表示得益于融智学的物意文三个基本范畴及其对现象信息的高度概括作用。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意,基于物通俗化为常识;基于文专业化为知识。-邹晓辉

与其说字本位,不如说言本位

2009-12 | conference-paper

收录进《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

description

“与其说字本位不如说言本位”

邹晓辉,邹顺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

摘要:本文回顾了汉语研究的几次“本位”转换,认为这就是前辈在探寻汉语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如果必须在字与词之间做出选择,那么,赵元任“字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心主题”的论断,以及徐通锵“‘词’不能代表‘字’而成为汉语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的论断,都选择了字。而之前,其他人分别选择了词(马建忠1898)、句(黎锦熙1924)、词组(朱德熙1982)。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赵、徐两位语言学教授都不懂字和词的常识性义项吗?显然不是。他们是根据学术直觉作出上述断言的。有没有可支持他们这种学术直觉背后的学术性义项呢?这是笔者提出的问题和思考。本文从宏观的类与微观的例两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了字与词的学术性义项,发现常识性义项往往是造成非学术性争议的起因。本研究采用史论结合形式和学术分类方法,通过对“语”与“字”两个亚系统的二八分类,凸显了音节、字、言“迭交”的特点,得出了“汉语就是组字成语的典例系统”的论断。陆俭明、冯志伟都说如果字本位换成语素本位,也就不会有人再反对字本位了。因此,为避免字本位提法所引起的非学术之争,与其说字不如说言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从而便于我们集中精力论述字素关系(周上之)、字词关系(潘文国)、字语关系即言和语的关系(邹晓辉)几组术语及其关系(这是字本位内部尝试统一认识的努力之一)。 关键词:普通语言学、形式信息学、汉语形式化、汉语研究的逻辑起点、字本位、言本位

2009-12(上海:第一届汉语独特性理论与教学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 2013-1-1北大出版社: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