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型模式

概念: 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来返回新的实例,而不是新建实例。被复制的实例就是我们所称的原型。

原型模式的拷贝:分为"浅拷贝"和"深拷贝"。(这个和我们理解的拷贝是一样的)

浅拷贝: 对值类型的成员变量进行值的复制,对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只复制引用,不复制引用的对象.

深拷贝: 对值类型的成员变量进行值的复制,对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也进行引用对象的复制.

原型模式涉及到三个角色:

(1)客户(client)角色:客户类提出创建对象的请求。

(2)抽象原型(prototype)角色: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接口或java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原型类所需的接口。

(3)具体原型(concrete prototype)角色:被复制的对象。此角色需要实现抽象的原型角色所要求的接口。

用uml图表示就是:

原型模式

那么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通过代码来加深理解。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三个角色,分别是上面的抽象原型,具体原型,客户。

抽象原型:

具体原型:

客户端:

这是最简单的克隆方式,被拷贝的对象没有任何的属性。

下面看一下登记形式的原型模式,它多了一个原型管理器(prototypemanager)角色,该角色的作用是:创建具体原型类的对象,并记录每一个被创建的对象。

原型模式

来看代码实现上有什么不同,

抽象原型角色:

具体原型角色:

原型管理器角色保持一个聚集,作为对所有原型对象的登记,这个角色提供必要的方法,供外界增加新的原型对象和取得已经登记过的原型对象。

客户端测试:

     如果需要创建的原型对象数目较少而且比较固定的话,可以采取第一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原型对象的引用可以由客户端自己保存。

  如果要创建的原型对象数目不固定的话,可以采取第二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不保存对原型对象的引用,这个任务被交给管理员对象。在复制一个原型对象之前,客户端可以查看管理员对象是否已经有一个满足要求的原型对象。如果有,可以直接从管理员类取得这个对象引用;如果没有,客户端就需要自行复制此原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