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北朝:风口上的“猪”——南齐高帝萧道成

作者:历史艺术家

“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时来,遂隆大业”。这是南齐皇帝萧道成临终时说的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本来不想当皇帝,可是到了那个风口,是猪都能吹起来,更何况我还是人。

整个南齐国阼只有23年。不管是南齐国还是萧道成。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都很低。但萧道成建国的历程却非常的戏剧性。简直就是人到中年发横财的表现。

萧道成是萧何的的24世孙。在五胡乱时华衣冠难渡,其父淮阴令萧整携族人渡过长江来到晋陵郡武进县的东城里居住,其家族在刘宋政权的前期都名声不显。直到其父萧之。

萧道成的大半辈子都是刘宋的忠臣猛将。四处征战屡立战功。内平叛乱,外据北魏入侵都是常规操作。也没有特别显赫,不出意外就是安安稳稳的退休,领个退休金。

可是人呐,这一辈子变数太多了,这不机会就来了。

“猪王”刘彧杀掉刘子业之后称帝。明帝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的后世不被威胁。大开杀戒屠戮宗室,引起的出镇在外的宗室不满。导致了名为除逆贼实为争夺皇位的宗室之战。在这场大混战中。萧道成大放异彩。

首先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及东部各郡都起兵造反,导致全国二百七十四郡中拥护朝廷的只有丹阳郡。宋明帝极极可危,萧道成临危受命,一日破敌十二垒,平定了叛乱。这简直就是刘彧的定海神针啊,不重用都没办法。于是在不惑之年开始平步青云。

宋明帝逼反徐州刺史薛安都,萧道成打败之后,朝廷委任萧道成为骁骑将军,封西阳县侯,食邑六百户。

平定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的叛乱,升迁为桂阳王征北司马、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张永兵败彭城淮南势孤力弱,宋明帝于是任萧道成为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守淮阴。

泰始三年(467年),升任督南兖、徐二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

泰始五年(469年),进任督兖、青、冀三州。泰始六年(470年),任黄门侍郎,领越骑校尉,没有接受。复授冠军将军,留本任。

等到宋明帝驾崩时,遗诏任萧道成为右卫将军,领卫尉,加卫兵五百人。他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领军将军刘勔共掌机事。又别领东北选事。不久后解卫尉职,加侍中,领石头戍军事。

等到宋后废帝刘昱继位。不曾想,又是一位疯狂的少年,不仅大杀宗室还大杀朝臣。反正就是只要对自己有一丁点威胁和不从的人都要杀杀杀。

于是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桂阳王刘休范反叛朝廷,萧道成带兵平叛,由于平叛有功,萧道成晋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禁卫军,督五州军事,形成了他独掌朝政的局面。当时,他与袁粲、褚渊、刘秉号称“四贵”。朝廷实权渐集于萧道成。其实直到此时,已经位极人臣,他都没有篡位的想法,还是只想老老实实当个高级打工仔,退休了好领退休金。

可是少年皇帝一看这哪行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于我的威胁是大大的呀。于是趁着萧道成午睡溜进他的宅邸。要用箭射它的肚皮,最后经过多方斡旋,小皇帝才改变主意,用骨箭射他的肚脐。

虽然逃过一死,但是也吓了个半死。心想这次逃过一死,下次还能逃过吗?并且在幕僚怂恿之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于是他命令越骑校尉王敬则收买皇帝侍从杨玉夫、杨万年等二十五人,杀死刘昱。后拥安成王刘准为帝,史称宋顺帝,改元升明。萧道成进位侍中、司空、录尚书事,任骠骑大将军,总掌军国大权。后加太傅。直到此时他的心里估计都还只是有一点点心动,真正要动手,还是有一点犹豫的。

后又杀死袁粲、刘秉,清除了夺取皇位道路上的两个政敌。诛灭忠于宋室的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人,扫清外在的威胁。

内外的道路都已扫清,已是水到渠成。于是小皇帝主动禅位,于是乎三让之后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史称南齐。

不过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就翘辫子了。翘辫子之前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并且告诫自己的太子。要吸取前朝的教训,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宗室。始终记得兄弟睨于墙而御辱于外。自己就是捡了刘宋几位少年变态皇帝自毁长城的便宜。太子也是惟惟诺诺,并且一以贯之。

可是等到自己的后事子孙庸碌荒唐,被自己的养子萧鸾篡位。重复了刘宋后期的血腥,自己的子孙被杀得一干二净。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王朝。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