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只要一个类继承了<code>java.rmi.remote</code>接口,即可成为存在于服务器端的远程对象,供客户端访问并提供一定的服务。javadoc描述:remote 接口用于标识其方法可以从非本地虚拟机上调用的接口。任何远程对象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实现此接口。只有在“远程接口”(扩展 java.rmi.remote 的接口)中指定的这些方法才可远程使用。
编写rmi应用的第一步就是先定义远程接口。远程接口必须继承<code>java.rmi.remote</code>接口,并且声明自己的远程方法。为了处理远程方法发生的各种异常,每一个远程方法必须抛出一个<code>java.rmi.remoteexception</code>异常。
这个远程接口只定义了一个远程方法 <code>sayhello()</code>,远程方法在调用的时候有可能失败比如发生网络问题或者server挂掉,此时远程方法会抛出<code>remoteexception</code>异常。
开发接口的实现类,即具体的远程对象,在远程对象中实现远程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在server端只需要做两件事:
创建并导出远程对象
用java rmi registry 注册远程对象
下面是一个server端的程序:
server端的main方法在创建一个远程对象来提供服务时,此远程对象必须被导出才能被远程调用者调用。静态方法<code>unicastremoteobject.exportobject()</code>负责导出我们定义好的远程对象,并用任意一个tcp端口来接收远程方法调用,同时,它还会返回一个存根,这个存根将会发送给client端进行调用。当<code>exportobject()</code>方法被执行后,运行时会在一个新的server socket或共享server socket上进行监听,来接收对远程对象的远程调用。返回的存根对象和远程对象继承的是同一套remote接口(为了实现代理模式),并且还它还包含了供client端口访问的主机ip和端口信息。
为了使client能够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client必须持有远程对象的存根,为此,java rmi 提供了registry api 可以允许应用程序把一个名称和远程对象的存根绑定在一起,这样client就可以通过这个绑定的名称很方便的查找到需要调用的远程对象了,在这里可以把registry看做是一个名称服务,实现了工厂模式(提供具体的远程对象)和代理模式(代理server端具体处理client端的请求)。
一旦远程对象在server端导出并注册,client就可以通过绑定的名称获得远程对象的引用,然后调用远程方法。
静态方法<code>registry registry=locateregistry.getregistry()</code>会返回一个实现了<code>java.rmi.registry.registry</code>接口的存根,并且在服务器本机的端口(默认是1099)上进行注册,返回的registry存根通过调用bind()方法在registry中把一个字符串名称和远程对象存根绑定在一起。
}
客户端首先通过<code>locateregistry.getregistry("localhost")</code>方法获得registry的存根,然后再执行registry存根的<code>lookup()</code>方法从服务器registry中获得远程对象的存根,最后客户端在远程对象存根上执行<code>sayhello()</code>方法。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
客户端通过远程对象存根中的ip和端口打开一个服务器连接,并且序列化请求数据
服务器端接收请求并且转发请求到远程对象调用服务方法,并且序列化运行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接收数据反序列化,把最终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启动server,然后在启动client,控制台打印:
java rmi中用到了经典的工厂模式和代理模式,先介绍下java rmi应用的一些角色:
server:生产各种远程对象
client:通过命名服务器rmiregistry获取远程对象的存根
rmiregistry:具体处理client与server的交流
下面这幅图演示了整个步骤,下图中先做如下假设:
有两个远程服务接口可供client调用,factory和product接口
factoryimpl类实现了factory接口,productimpl类实现了product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