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光:孝文帝你言而无信,诱惑臣子陷于死地首先,我们从司马光的立场出发分析一下。其次,司马光忽略了政治的权变,忘记了政治斗争随着形势变化要调整政策。第三,免死的前提是君臣一心为社稷,谋反就已经失去这个前提了。结语: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的政论难脱其政治背景

作者:凌烟阁论史

公元497年二月,北魏孝文帝到达平城,提审了穆泰、陆睿等谋反的人,他们对谋反行为供认不讳。穆泰陆睿等人因反对迁都而密谋反叛,失败被抓。最终,穆泰及其亲信被处死,陆睿被赐死。

按说孝文帝对这个谋反大案的处理非常正常,但司马光不这么认为。

原来,陆睿、李冲、于烈等人都被皇帝赐予过免死诏书,可现在陆睿还是被赐死了。

司马光因此评论认为:这是君主以言而无信的允诺诱惑他们犯罪,进而认为这是朝廷刑制的最大错误。

司马光:孝文帝你言而无信,诱惑臣子陷于死地首先,我们从司马光的立场出发分析一下。其次,司马光忽略了政治的权变,忘记了政治斗争随着形势变化要调整政策。第三,免死的前提是君臣一心为社稷,谋反就已经失去这个前提了。结语: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的政论难脱其政治背景

司马光为何对这件事反应这么激烈呢?

司马光是保守派的代表,带头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为宋神宗支持变法,司马光因此政治失意,转而在洛阳闭门不出,专心写资治通鉴。因此,结论很明显:司马光批评对孝文帝处死陆睿,就是在替他自身的反对变革的保守立场做争辩;明着说没用,就把观点写到书里。

司马光:孝文帝你言而无信,诱惑臣子陷于死地首先,我们从司马光的立场出发分析一下。其次,司马光忽略了政治的权变,忘记了政治斗争随着形势变化要调整政策。第三,免死的前提是君臣一心为社稷,谋反就已经失去这个前提了。结语: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的政论难脱其政治背景

当初许诺陆睿等人不死,我相信皇帝是真心的,对他们好就是为社稷好;如今陆睿因谋反被处死,皇帝也是真心要为社稷着想。

是皇帝不讲信用吗?非也。形势出现了变化,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孝文帝正在大力迁都汉化移风易俗,这些重臣却向反方向使劲,如果容忍这个情况,那么后续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形势比人强,这种与孝文帝对着干的势头必须遏止,因此,必须处死带头的陆睿以杀一儆百。

司马光的观点,拘泥于形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实事求是。

司马光:孝文帝你言而无信,诱惑臣子陷于死地首先,我们从司马光的立场出发分析一下。其次,司马光忽略了政治的权变,忘记了政治斗争随着形势变化要调整政策。第三,免死的前提是君臣一心为社稷,谋反就已经失去这个前提了。结语: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的政论难脱其政治背景

君主承诺免死,一定是君臣共同努力,达成了很好的目标。现在臣子谋反了,臣子没有追随君主的目标,免死的前提已经失去了。

因为迁都汉化触犯了个人利益,陆睿他就谋反了,那么这种情况还怎么能要求皇帝兑现免死的承诺呢?

司马光:孝文帝你言而无信,诱惑臣子陷于死地首先,我们从司马光的立场出发分析一下。其次,司马光忽略了政治的权变,忘记了政治斗争随着形势变化要调整政策。第三,免死的前提是君臣一心为社稷,谋反就已经失去这个前提了。结语: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的政论难脱其政治背景

魏孝文帝雕像

分析一个人的观点,一定不能忽略他的立场。司马光作为政治保守派,反对一切变革。

同时,司马光还只对君主求全责备,而不要求臣子忠于职守,恐怕他这是在暗中批评宋神宗,批评他支持变法。

司马光对变法从来是不顾一切加以反对,甚至把变法期间夺取的疆域都丢弃了。这种顽固的立场,限制了他的作为,也是我们分析他观点的背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