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辈子谁也逃不掉,看看你是否是个幸运儿?

作者:心情不错710124

从出生之日开始,恐惧就以各种面目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们害怕失败,害怕生病,害怕穷困,害怕孤单,害怕被拒绝,害怕没人爱,更害怕那不知何时降临的死亡。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分析专家,有着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他在《我们内心的焦虑: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中,用天体运行的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比喻人类身上同样存在的四种动力:第一种,自转:代表着我们害怕失去自我,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第二种,公转:代表着我们害怕独立存在,会依赖别人,为别人奉献。第三种,向心力:代表着我们害怕变化和不确定的东西,向往稳定和永恒。第四种,离心力:代表着我们害怕束缚,追求变革和发展。不同的恐惧演变成不同的动力原型,这四种动力互相抵触又互为补充。任何一种动力如果失衡,就会导致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就是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有助于我们从现象到本质,去探寻自我,疗愈自我,直面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心理学家认为,成长环境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婴儿时期后,在他生命开始的最初几周内,生活环境非常重要。分裂人格的形成,首先和婴儿期缺少爱与关怀有直接关系。 幼儿刚出生时,极其依赖身边的人。只有给他一种被保护,被照顾的快乐气氛,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否则,身边稍有波澜,幼儿就会害怕。只是很久以来,人们对新生儿的知觉、情感和敏感程度都不够了解。 分裂人格是指人们“自转”过度,有着过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边界,不愿被别人打扰,也不愿为他人付出,极度缺乏安全感,侵略性又很强。这主要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婴儿期缺少爱与关怀,生活在不好的环境中造成的。在生活中不断地让步、舍弃,不敢坚持己见,试着对别人说“不”,这种行为模式让我们变得郁郁寡欢,这被叫做“忧郁人格”。 忧郁人格者害怕变成独立的自我,总在为别人而活。忧郁人格的侵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是折磨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心理学家认为,幼年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度的宠爱或者严苛的拒绝,觉得自己“应该”或者“必须”满足别人的期待,是形成忧郁人格的原因。身为人父人母,你爱孩子的方式里藏着ta的未来;身为人子人女,你的行为里暗含着父母的教养方式。理智的爱不走极端,不过度宠爱,不过分苛责。这样的特质,直接影响孩子的“自转”能力,也决定了孩子是否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忧郁人格者主要的问题在于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由于主体发展的不健全,他们的自我过于脆弱,很难用成熟的方式拒绝苛求,害怕被抛弃,也害怕良心不安。要改善现状,唯一的路就是勇于独立自主。 忧郁人格者的低自我价值主要来源于心中的胆怯,总在压抑情绪。所以,要学会妥善处理情绪,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摆脱灰心丧气和忧伤消沉。会发脾气的人更健康,这也是一种能力,是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中很重要的部分。不要总害怕失去,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