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红军时期的中央警卫团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老红军。为什么说他特殊呢?

他没有名字,姓名一栏写着“哑巴”二字;没有籍贯,籍贯栏上只写着“四川大渡河一带”。可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不明的残疾老红军,解放后竟被授予少尉军衔。很多人不明就里,但在了解了这位老红军的经历后,都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1935年,红军在四川安顺场四渡赤水,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围剿。此时,红军急需要一个向导,否则走错了路,随时会面临被敌人追上来的危险。这时, 两名战士发现路边有一个非常壮硕的青年,便上前询问。谁知无论怎么跟他说话,他都不回答,只会“咿咿呀呀”的比划。战士们担心他是敌人乔装打扮刺探军情的,便把他押回了部队。

后来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他的确是聋哑人,首长便批准放他回家。可他死活不肯走,在那里可劲儿比划。大家连猜带蒙才弄明白:他不想离开部队,因为他知道部队有饭吃。

当时红军也确实需要补充战斗力,就把他暂时留了下来。几天下来,大家发现,哑巴人聪明,也能吃苦。部队领导经过商议,决定留下他,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就这样,哑巴开始了他的红军之旅。

哑巴有三不: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写,部队无法寻找他的家乡和亲人,负责登记的同志只能在他的登记表的姓名栏填上“哑巴”,住址写上“四川大渡河一带”。不成想,这样的履历竟然跟了哑巴一生。

由于哑巴情况特殊,部队把他安排在炊事班工作。哑巴能吃苦,眼头活,脏活累活抢着干。他还非常关心战友,多次挺身而出为战友排除危险,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红军在翻越雪山时,炊事班的战士们需要将锅背在身上负重前行。雪山崎岖难走,空气稀薄,空手走路都让人喘不过气来,别提还要负重前行了。一次行军途中,炊事班的一名小战士背着锅,走着走着就倒在了地上,哑巴立刻上前扶住他,接过他身上将近20斤的大锅,拉起小战士向山顶走去。此后,这个锅就没离开过哑巴,一直是他在背着。

在长征路上,哑巴不怕艰苦,不畏艰难,不论条件多么艰苦,路多么难走,他都从未掉过队,历尽千辛万苦,随队伍走完了长征,到达了陕北地区。

在延安时期,有一次,哑巴挑水时发现脚上的草鞋坏了,穿着十分难受,他干脆脱下草鞋,打起了赤脚。哑巴光着脚正走着,突然一辆小汽车停在他身边。哑巴转头一看,从车上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德总司令。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总司令走到哑巴跟前,拿毛巾帮哑巴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又看了看哑巴的光脚,向警卫吼道:“把他们营长叫来!”

不一会儿,营长伍德安和教导员淳杰急火火地跑了过来。总司令指着哑巴的光脚生气地说:“你们就是这样爱护战士的吗?你这个营长是怎么当的

伍德安惭愧地说:“首长,我马上给哑巴发双新鞋!”

听到这话,总司令的口气才缓和下来:“早干什么去了?赶紧去,再让我看到哑巴光脚,你这营长就别当了!”

上车前,朱总司令拍了拍哑巴的肩膀,向他伸出大拇指。首长的关心让哑巴心里觉得心里暖暖的,他也拍拍老总的肩膀,伸出大拇指。此后,他在部队里更加卖力了。

1947年3月18日,我军为了躲避蒋介石的围剿,暂时撤离延安。毛主席率领前委机关转移到了靖边县东部的王家湾,不料敌军迅速追了上来。此时前委急需人将情报送到团部,哑巴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接到情报,哑巴把写有敌军方位情况的纸条捻成细长条,小心地拧编在粗麻绳中间,然后把绳子缠在腰上,拿着斧头,抱起一捆柴装作附近的村民,顺利的躲过了敌人的眼目,将情报送了出去。

还有一次,因为延安地区缺乏物资,中央警备团副官谢兴凯带着哑巴去洛川寻找物资。回程时,他们把好不容易搞来的几小瓶“盘尼西林”用绳子拴吊在哑巴的裤子里。

经过哨卡时,其他人都要脱衣服搜身,可哑巴身上的汗臭味熏得哨兵真皱眉,加上哑巴看上去就是一个又脏又臭的黑瘦小老头,哨兵们嫌弃地让他赶紧走。就这样,哑巴顺利地把这几瓶“救命药”带回了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哑巴一直在部队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领导们对他也十分关照,曾经帮他寻找过亲人,但一直都没有找到。鉴于哑巴参加过长征,不畏艰辛,不怕危险,勤勤恳恳地工作多年,1955年11月,部队为哑巴报批了公安警卫师少尉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又授予他三级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授予老红军的最高资历勋章和奖章。

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聋哑人,为何能成为有编制和军衔的解放军军官

周总理曾经特意交代过:一定要好好照顾哑巴同志,他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决不能亏待他。后来,国家安排哑巴去看守果园。哑巴很高兴,认认真真地在果园工作多年。

1983年,哑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9岁。经中央批准,哑巴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哑巴同志。

后来,有关部门经过大量排查,最终弄清了哑巴的出身问题。哑巴原名熊世皮,1891年出生,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竹麻场下熊家人。不过这都是他去世以后的事了。

哑巴是聋哑人,耳不能听,口不能言,但是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也许不懂什么是信仰,却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个干净的灵魂,内心无比坚定,从未在困难面前退缩过,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和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