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遗址 杜杰 摄
西坡遗址f105房址说明牌 杜杰 摄
薄霭天气,山水淡远。穿过灵宝阳平镇区的街道,穿过庄稼茂盛的田野和收获丰硕的苹果园,走上黄帝铸鼎原。太阳隐于层叠的云里穿行,轩辕黄帝庙落落大方,中原的莽莽大地在近旁脚下。向南远眺,荆山在望。面西而立,目光透过坡下的草丛树木,东北-西南走向的台阶地貌,南高北低,就是星罗棋布的北阳平遗址群,而西坡遗址是北阳平遗址群内的二级聚落。走在豫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随便抓起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历史的陈迹,嗅出远古文化的气息。
一
豫西地区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带,是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之一。北阳平遗址群位于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及其周围,占地70余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发现大量房屋基址、壕沟、陶窑、墓葬等,在考古界有“十里长街”之称。这些遗址分布之密集,包藏文物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久,可谓中外罕见。
2001年,西坡遗址和北阳平遗址等5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一起以“北阳平遗址群”的名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重大遗址保护专项。2005年,西坡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2006年,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涌现出的一批批考古成果,越来越被国内外考古界所关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两岸孕育了璀璨的古代文明。远古时期的豫西、晋南等沿黄地区,土地肥沃、沟壑纵横、气候湿润、河流成网,湖泊、沼泽、水洼星罗棋布,栖息繁衍着大量的古代人类,创造出灿烂的仰韶文化。如果把豫陕晋等沿黄地带比作是仰韶文化时期人类文明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西坡遗址恰好就居于这颗明珠的核心部位。
东有夸父河,西有灵湖河,西坡遗址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村,坐落于黄帝铸鼎原南部,北距黄河约8000米,南距秦岭山脉北坡约4000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456米至475米,四周多为断崖,是北阳平遗址群中较大的一个,现存面积达40万平方米。
登高望远,山风浩荡。“鼎原烟霞”是老灵宝名景之一,历史的烟火炳照后人,历史是老的,昼夜更替的烟霞却常新。
2008年2月,西坡遗址考古项目入选“河南省十件文化大事”。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以西坡遗址为中心的北阳平遗址群先后进行了十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弄清了西坡遗址的整体聚落布局,为认识仰韶文化中期中心聚落的文化面貌、埋葬习俗、社会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对探索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特性、进程、模式、动因等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9月,河南省政府公布实施《北阳平遗址群·西坡遗址保护规划》。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复《北阳平遗址群·西坡遗址本体抢救性保护设计方案》,同年11月由河南省政府颁布实施。
2021年10月,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出席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近200位专家学者来到这里,观摩西坡遗址保护性展示工程,在实景实地中亲身感受厚重历史文化、探索中华文明起源。这对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核心地位的确立,寻找黄河文化之根、文明之魂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华夏文明的曙光最早绽放于此,这不是一场昙花一现的文明掠影,而是一幕幕经久不衰的绚烂烟火。
二
土夯墙、石子路不事张扬,一片果园后是西坡特大型房基遗址,考古发掘回填现场隐匿在田野之中。
西坡遗址在铸鼎原众多的遗址中鹤立鸡群,气度不凡。这里多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发现的占地516平方米带回廊的特大型房基遗址f105,堪称新石器时代单体建筑面积之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带回廊的建筑,被誉为“中华第一宫”。
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百万年的根系、一万年的起步、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的帝国”。西坡人处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庙底沟文化时期,也是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在西坡遗址中心位置,数十座特大型房屋和宫殿遗址错落有致、排列有序,恢宏的气势彰显着它无与伦比的统治地位和核心作用。
在西坡遗址的第2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古人的房基3座,房基面普遍较大且形状相似,布局结构规整,建造工序复杂,显示出当时较高的建筑水平。
2001年冬,在西坡遗址第3次考古发掘中,“中华第一宫”的发现,一下子将考古专家们惊了个目瞪口呆。这座占地516平方米的宫殿,其中室内的净面积达204平方米,整体略呈长方形,结构极其复杂,带有圆木回廊,内设四根通天大柱,地面经烧烤处理硬化,建有圆形火塘、斜坡式门道,周围墙壁上环围着数十根直径40厘米至60厘米的圆柱。外侧环围一圈回廊,外形呈现为一个两层的宏伟建筑。专家认为,这里是周围仰韶时期原始部落的一个公共活动中心,是部落首领议事或联盟的活动场所,其工程之浩大、工序之繁复,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建造如此宏大的工程,如此高超考究的建筑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最原始最简陋的石制工具将这些笨重的圆木砍伐、加工、搬运、架设起来,需要严密的组织、细密的社会分工及技艺精湛的工匠队伍。不难推测,这需要何等的社会凝聚力和何等超群的社会协调力。
当年的另外一项发掘,更出乎人们意料。发现了一个底部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完全硬化了的锅底状蓄水池,硬化层厚约3毫米至5毫米,硬度很强。经现场渗水试验,完全可达到现代水泥的防渗要求。专家们推断,这是先民们蓄水控水的大型蓄水池,当属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这说明水利技术已经开始运用于西坡人的原始农业中。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推进,西坡人带给我们震撼和惊喜接连不断:240平方米的特大房址、公益设施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群、大型人工壕沟,以及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编织物和成套的生活器具等。
最引人注目的有口径94厘米的大缸残片、口径90厘米的黑陶大盆残片、口径50厘米的夹砂大缸残片、超薄的大型泥质红陶小口尖底瓶、陶塑彩绘人头像,特别是在两块彩陶盆沿上发现类似文字符号等,在同类遗址中非常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尤其是发现了大量以钺为主的玉器及形状各异且独特的陶器,这在全国的史前考古发掘中是非常少见的。在墓葬中首次发现了植物茎叶、麻布印痕等遗迹遗物,这在同时期发掘的墓葬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片土塬之上,想不出多少古人留下身影和足迹,留下华夏民族肇始之初的文化基因密码。通过考古挖掘成果研究,今天人们可以感受仰韶时期先民的生活场景:
那时的西坡是一座结构严谨、区划明晰的远古城池,东西两侧被河流自然切割,在遗址中心南北两侧挖凿出两道宽阔深大的隔离壕沟,形成抵御猛兽进入和外来部落侵袭的屏障。从钻探图纸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布局是经过刻意规划的,中心区域集中着众多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共同组合成礼仪性建筑群体。周围是居住区,南侧是墓葬区和烧陶作坊区。
历史敞开一个小小的切口,涌动着清新气息。透过这些永远凝固了的历史陈迹,西坡人科学的原始城市理念和经营城市的运作方式,被现代人沿用至今,不得不令人拍手叫绝。
三
经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众多考古专家学者形成了广泛共识。
北阳平遗址群是仰韶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写道:“北阳平遗址群是仰韶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聚落,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影响北过长城,南达长江,在史前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西坡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极佳切入点。2004年夏季,西坡遗址等六处遗址被选定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重点发掘和研究的中心性遗址。在不断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中,专家们在其他五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夏、商时代的遗迹遗物,它们年代先后衔接,大致涵盖了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历史信息,距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源头相去甚远。而唯独北阳平遗址群内的西坡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是唯一能够和中华文明的源头相衔接的遗址,也是综合显示社会复杂化、阶级、国家和人类文明萌芽等诸多因素最早的一个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源头,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起源的确切年代具有非同凡响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三门峡市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构想中,“十里长街”北阳平遗址群及西坡遗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西坡遗址的重要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占地60万平方米的“西坡国家史前遗址公园”将落户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按照规划要求,这里启动遗址本体保护和钻探发掘工程,实施西坡遗址大房基展示,建设北阳平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打造相对完整的保护与展示体系。
新落成的西坡遗址保护性展示工程,茅草覆顶、回廊轩昂,由f106房址地面标识展示区、f105房址模拟复原展示区、东部绿化区三部分构成,是国内综合展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特大型房址、感悟仰韶文化和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对这种房子的整体结构复原,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我想象中的庙底沟文化大房子。”前来参观的考古专家如此评价。
历史不变,而时光不断刻画着它的样子。
穿过5000多年的时光隧道,远古的太阳依然朗照在先民们曾经生产生活并创造了人类奇迹的铸鼎原上,那远古的辉煌将继续照耀在华夏儿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结束语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系列报道”今天推出最后一篇。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本报自8月31日开始,陆续刊发了《仰韶村遗址的四次考古发掘》《扎在黄土地上的中华主根文化》《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波澜壮阔的庙底沟艺术大潮》等报道,从不同层面展示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充分挖掘仰韶文化的历史价值,提高广大读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传承历史文脉、擦亮文化名片,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门峡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