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疾控版“福尔摩斯”——走近战“疫”背后的“病毒猎人”

“你这段时间去过哪里?”“干过什么事儿?”“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什么人?”……在详细的追问和缜密的推测下,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会呈现为一份详实的流调报告,为疫情防控风险提示研判提供科学依据。

而这些疫情通报、流调路线的背后,是一群在抗疫一线,像现代“福尔摩斯”一样与时间赛跑的“病毒猎人”——流调员。这种“层层调查、不断取样”的方法,是流调员追踪病毒的关键武器。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疾控版“福尔摩斯”——走近战“疫”背后的“病毒猎人”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疾控版“福尔摩斯”——走近战“疫”背后的“病毒猎人”

“我们必须一次次地与摸排对象沟通,核实曾去过的地方,并一遍又一遍核实与密接者在同一时空活动的人有哪些,以及有没有戴口罩等细节问题。”临夏县疾控中心副主任马智龙说道,“流调工作要确保既不能漏判,也不能错判。”

连日来,临夏县疾控中心流调工作组在全县日夜奔走,与病毒赛跑。人们关注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行程轨迹的数据背后,是一位位流调人昼夜不停与病毒“抢时间”努力的结果。“新一轮的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共计出动流调51次,撰写报告51份,排查人员133人。”马智龙说。

在临夏县疾控中心流调员马雪梅看来,流行病学调查,就是通过抽丝剥茧式的提问,在一串串名单和一个个看似无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孜孜不倦地溯源追踪。“一小时内将流调核心信息上报后,要马不停蹄地整理材料形成流调报告,反馈给信息组,再由信息组上报指挥部。”马雪梅说道,“我们一接到协查函,必须立马开展排查,所以需要24小时待命。”流调工作不分日夜,接到任务,马雪梅和队友们马上就要出发。

“忙起来,连接孩子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有次看到孩子打了四五个未接,一看表已经凌晨一点了,好几次孩子没等到我回电话就睡着了。”记者了解到,马雪梅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回家了,她的丈夫王永杰在临夏县掌子沟乡镇府工作,疫情发生后,夫妻俩坚守在防控一线,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我真的不害怕辛苦,哪怕24小时连轴转,但每当听到孩子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时,就期盼着疫情快点结束。”马雪梅哽咽道。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疾控版“福尔摩斯”——走近战“疫”背后的“病毒猎人”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疾控版“福尔摩斯”——走近战“疫”背后的“病毒猎人”

没有临阵退缩,只有迎难而上。流调员冲锋在抗疫的最前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只为透过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查找源头,守护生命。

“我们疾控中心成立了以党员为先锋的流调组、核酸检测组等若干个先锋小组,全力以赴。下一步疾控人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工作,在疫情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遵从‘精准狠’原则,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马智龙说。

记者/编辑:马丽雅 王青青

来源:中国临夏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