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有电影起,说起电影大师,布努埃尔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这位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从《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起,就多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非常完美把宗教和社会的伪善融入到他所表达的主题中。他一生有名的作品有32部之多,宗教和人性欲望永远是表达的主题。
后人说,其实《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是这后来所有电影的母体,后面电影的思想主题都是脱胎于它们。当然这也有后世的过度解读之嫌,但是在三十年代电影艺术才刚刚进入大众视野,布努埃尔就能把那种深刻宏大的东西赋予到这种流动的画面中,也足够后来人说道个不停了!我是在去年年末才完整系统的看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还是默片时代,表达的东西确实是很超现实的,那时候的电影完全应该是被当做一种艺术品存在的。这两部电影包含的东西也太多,只能大概感觉出一二,说不出很深刻的门道话。《无量的土地》是纪录片,但是年代久远,b站的画质很烂,就没有细看。《被遗忘的人们》跟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有异曲同工,社会的主要资源和权利对下层人来说,少的太可怜。人想过的幸福体面,必须要努力到达社会所承认的最基本阶层。
当看到《纳萨林》和《维莉蒂安娜》时,我才进入布努埃尔的表达中去,并被他完全迷住了。
这两部都是关于怀疑宗教的,宗教的虚伪性被他巧妙深刻的挖掘了出来。纳萨林和维莉蒂安娜那种一味的善,对于现实中普通的恶,他们都没有一点的还手之力。宗教所宣扬的善,太白莲花,一味的宽容也似乎是愚蠢的。这些宗教所追求的终极的东西,都是起不到感化作用的,而且还会被恶击败,并要忍受恶的嘲笑。社会的善恶,必须要法律制度来保证,若没有这些强制的东西,人性都会滑到恶的一面。
看这两部电影,我想到之前一位国外女性行为艺术家的一场展出。她只是裸体站在公众视野中,一开始人们只是评头论足,接着有人便轻微的嘲笑,再接着有人开始往她身上涂鸦,慢慢开始用一些利器在她身上画,最后很多人竟然肆无忌惮的对她的身体进行猥亵侮辱。这场展出,完全的记录人性从善向恶转变的全过程。所以说任由大众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民主自由,社会不会变的更好,相反会变成民粹甚至街头暴力。如今一些地方或国家陷入混乱和乌烟瘴气,很大一部分就是盲目的追求和模仿自由民主的结果。
关于宗教的,布努埃尔还有一部《沙漠中的西蒙》,这部电影主要讽刺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欺骗性。
欲望无论何时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对人性的善恶甚至还起着决定作用。布努埃尔探讨人性欲望的最有名的走的最远的应该是《白日美人》和《欲望的隐晦目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也算一部。《白日美人》让我看到了每个女人心中大概都住着一个狐狸精,整部电影就是女主做的一个下流的春梦,构思也很巧妙,有谁能想象高贵端庄的女主,内心怎么会有那样的渴望!但是想想每个人的私密处,大概都有些奇怪不可理喻的小嗜好。《欲望的隐晦目的》说的是老男人的欲望的故事,电影的叙述一直是以老男人的视角,未免会有罗生门。男女之间一直在互相伤害,再互相思念,少女一直不让男人得到她,似乎给人的感觉只是圣洁,可是马上就有东西把她推翻,说那些都是伪装,男人想把这感情断去,可是转念又欲罢不能。这种不对等究其原因最后我把它归为年龄差异,女人可供选择的太多,男人对自己年龄上的恐慌,所以说年轻就是最大资本。男女情感交织无对错,一朝柔情蜜意,似乎当时的恶毒报复也是爱之深恨之切了,若又怒了,却说的执手相爱都是虚伪假惺惺。还是我们的古话“床头打架床尾和”总结的最形象。影片最后,男女相拥和好,可是一转眼就又怒目相对。婚姻爱情都是互相伤害啊!然后在伤害中取乐!《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把人们的虚伪虚假推到更深的地步,人的所有日常都是一场表演,都是假象,社会是个大舞台,只是在比看谁表演的更精彩。
大师就是大师,所有表达的东西都是深刻严肃又生活化的,让人很快有代入感,并且由衷的赞誉导演那种生活寓言式的东西。
电影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各方面的完善估计比过去那个年代都强,可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这种表达的导演呢?
前几天看过一句话。没听过罗大佑,似乎感觉《两只蝴蝶》听着也挺牛逼。我现学套用一下,没有看过布努埃尔等等老一辈电影人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电影有多么的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的审美情趣的高低宽窄,都是因为我们的视野而决定。观影是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制作方还是影迷对于电影这个行业来说都是沧海一粟,唯有把自己当做一块海绵多去吸收过往的电影点滴,才能真正的找到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的找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