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起淺說布努埃爾

從《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起淺說布努埃爾

自從有電影起,說起電影大師,布努埃爾可能永遠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這位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從《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起,就多采用超現實主義的攝影技巧,非常完美把宗教和社會的僞善融入到他所表達的主題中。他一生有名的作品有32部之多,宗教和人性欲望永遠是表達的主題。

後人說,其實《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是這後來所有電影的母體,後面電影的思想主題都是脫胎于它們。當然這也有後世的過度解讀之嫌,但是在三十年代電影藝術才剛剛進入大衆視野,布努埃爾就能把那種深刻宏大的東西賦予到這種流動的畫面中,也足夠後來人說道個不停了!我是在去年年末才完整系統的看布努埃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還是默片時代,表達的東西确實是很超現實的,那時候的電影完全應該是被當做一種藝術品存在的。這兩部電影包含的東西也太多,隻能大概感覺出一二,說不出很深刻的門道話。《無量的土地》是紀錄片,但是年代久遠,b站的畫質很爛,就沒有細看。《被遺忘的人們》跟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有異曲同工,社會的主要資源和權利對下層人來說,少的太可憐。人想過的幸福體面,必須要努力到達社會所承認的最基本階層。

當看到《納薩林》和《維莉蒂安娜》時,我才進入布努埃爾的表達中去,并被他完全迷住了。

這兩部都是關于懷疑宗教的,宗教的虛僞性被他巧妙深刻的挖掘了出來。納薩林和維莉蒂安娜那種一味的善,對于現實中普通的惡,他們都沒有一點的還手之力。宗教所宣揚的善,太白蓮花,一味的寬容也似乎是愚蠢的。這些宗教所追求的終極的東西,都是起不到感化作用的,而且還會被惡擊敗,并要忍受惡的嘲笑。社會的善惡,必須要法律制度來保證,若沒有這些強制的東西,人性都會滑到惡的一面。

看這兩部電影,我想到之前一位國外女性行為藝術家的一場展出。她隻是裸體站在公衆視野中,一開始人們隻是評頭論足,接着有人便輕微的嘲笑,再接着有人開始往她身上塗鴉,慢慢開始用一些利器在她身上畫,最後很多人竟然肆無忌憚的對她的身體進行猥亵侮辱。這場展出,完全的記錄人性從善向惡轉變的全過程。是以說任由大衆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民主自由,社會不會變的更好,相反會變成民粹甚至街頭暴力。如今一些地方或國家陷入混亂和烏煙瘴氣,很大一部分就是盲目的追求和模仿自由民主的結果。

關于宗教的,布努埃爾還有一部《沙漠中的西蒙》,這部電影主要諷刺基督教的禁欲主義和欺騙性。

欲望無論何時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對人性的善惡甚至還起着決定作用。布努埃爾探讨人性欲望的最有名的走的最遠的應該是《白日美人》和《欲望的隐晦目的》,《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也算一部。《白日美人》讓我看到了每個女人心中大概都住着一個狐狸精,整部電影就是女主做的一個下流的春夢,構思也很巧妙,有誰能想象高貴端莊的女主,内心怎麼會有那樣的渴望!但是想想每個人的私密處,大概都有些奇怪不可理喻的小嗜好。《欲望的隐晦目的》說的是老男人的欲望的故事,電影的叙述一直是以老男人的視角,未免會有羅生門。男女之間一直在互相傷害,再互相思念,少女一直不讓男人得到她,似乎給人的感覺隻是聖潔,可是馬上就有東西把她推翻,說那些都是僞裝,男人想把這感情斷去,可是轉念又欲罷不能。這種不對等究其原因最後我把它歸為年齡差異,女人可供選擇的太多,男人對自己年齡上的恐慌,是以說年輕就是最大資本。男女情感交織無對錯,一朝柔情蜜意,似乎當時的惡毒報複也是愛之深恨之切了,若又怒了,卻說的執手相愛都是虛僞假惺惺。還是我們的古話“床頭打架床尾和”總結的最形象。影片最後,男女相擁和好,可是一轉眼就又怒目相對。婚姻愛情都是互相傷害啊!然後在傷害中取樂!《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把人們的虛僞虛假推到更深的地步,人的所有日常都是一場表演,都是假象,社會是個大舞台,隻是在比看誰表演的更精彩。

大師就是大師,所有表達的東西都是深刻嚴肅又生活化的,讓人很快有代入感,并且由衷的贊譽導演那種生活寓言式的東西。

電影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各方面的完善估計比過去那個年代都強,可是為什麼現在很少有這種表達的導演呢?

前幾天看過一句話。沒聽過羅大佑,似乎感覺《兩隻蝴蝶》聽着也挺牛逼。我現學套用一下,沒有看過布努埃爾等等老一輩電影人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我們電影有多麼的不知天高地厚。我們的審美情趣的高低寬窄,都是因為我們的視野而決定。觀影是個漫長的過程,無論制作方還是影迷對于電影這個行業來說都是滄海一粟,唯有把自己當做一塊海綿多去吸收過往的電影點滴,才能真正的找到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才能真正的找準自己的位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