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社会报」用情聚力创新扮靓“甜蜜的事业”

作者:廖昊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多方融合,聚焦聚力提升婚姻服务新格局、用心用情培育婚俗文化新风尚,顺应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新打造婚姻家庭文化实践基地

今年以来,徐州市民政局将婚俗改革试点纳入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市域丰富的汉文化特点以及特色景区,打造婚姻家庭文化实践基地。

邳州市以“爱情向往—浪漫之旅—钟爱一生—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沉浸式场景为主线,建造“红枫”婚俗文化主题公园,为婚俗改革打造“一站式”婚俗文化体验主阵地。

贾汪区将潘安婚礼小镇、凤鸣海景区伊甸园景点以及紫海蓝山婚恋浪漫文化创意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体三翼”的室内室外婚姻服务与婚俗文化传播基地,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泉山区斥资800多万元,打造了花语路婚俗喜庆文化街区,高标准建设泉山婚俗展览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宣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构建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摒弃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将婚俗文化打造成城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力创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近年来,市民政局通过公益创投、慈善项目立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在主城区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开发区婚姻登记处,通过引入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建立一站式、多元化、人性化的婚姻家庭服务机制,向婚姻当事人宣传婚姻法律法规,普及和谐婚姻家庭知识,提升当事人婚姻家庭责任感。化解矛盾纠纷,为有离婚意向的当事人提供适度调解,减少非理性离婚。据统计,今年共有166对离婚当事人经过辅导主动撤回离婚申请,200余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后没有继续办理离婚登记。

睢宁县首创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走进婚姻登记处,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调适、纠纷调解、危机干预、法律咨询等服务。

贾汪区、邳州市等地依托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心理辅导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和强化婚姻辅导“1+x”(婚姻登记机关+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等)的特色服务模式,开办婚姻文化沙龙,将婚姻辅导从婚后干预前置至婚前教育。

此外,各地还开展了婚前辅导、父母课堂、“99公益”主题沙龙等,通过多元化、多形式辅导和讲座,积极普及家庭关系认知、非暴力沟通方法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服务对象处理婚姻家庭矛盾提供解决方法与路径。

全面建设高品质婚姻登记机关

市民政局着力建设优质、高效、便民的婚姻登记场所,提升婚姻服务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婚姻文化最美阵地。

泉山区以浪漫粉红色为主基调,设置爱情斑马线、樱花大道、爱情彩绘墙、花池座椅、花瓣步道、转角遇到love、爱情号列车、时光邮局、心形拱门等元素,打造室外颁证婚礼广场、淮海红娘基地等。

邳州市先后投入80万元,对1200平方米婚姻登记处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设置了中式颁证大厅、母婴室、婚姻辅导室、无障碍办公区等,全力为群众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登记环境。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婚姻登记需求,睢宁县婚姻登记处推出部门联办服务模式,通过“苏证通”app平台、公安机关即时认证等方式,直接线上认证、打印相关证照,解决当事人因材料不齐全导致多处跑、多次跑问题。同时,婚姻登记处和相关部门通过在线核验的方式,替代原来纸质判决书、调解书、婚姻状况更改等证明材料,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各地还严格落实“结婚一件事”一次办,优化窗口服务各项流程,让老百姓少跑路、变多次办为一次办。

全方位引领婚俗改革新风尚

徐州在提升婚姻登记机关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婚姻服务的文化软件建设。

各地建立颁证制度,优先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倡导庄重简约的新式婚礼风尚。

泉山区举办汉式婚礼文艺演出、颁证式婚礼、集体婚礼等活动,积极引导婚姻当事人参观婚俗展览馆。

贾汪区定期举办以“泉新婚礼·爱满泉城”为品牌的大型集体婚礼及相亲活动,在全区举办为残疾人、孤儿、低收入人群服务的特殊婚礼,倡导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睢宁县定期举办“县长颁证日”网络直播活动,14.89万名网友在线参与,在为新人送上祝福的同时,又宣传了婚俗改革。

各地还通过编唱坠子书、柳琴戏、二人转等多种艺术形式,把健康文明的婚俗观念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传进社区、走进家庭,倡导婚庆喜事移风易俗、文明节俭。

【来源:江苏省民政厅_媒体关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