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级不让打的仗,他违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将与许世友齐名

作者:老陈讲史

1936年春,红军已经在陕甘苏区站稳跟脚,5月18日,红军开始西征甘肃和宁夏,时任78师师长的韩先楚率军在北路单独行动,此时的韩先楚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上级不让打的仗,他违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将与许世友齐名

5月20日,韩先楚率部行至定边城时,侦查得知城内有国民党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营镇守,韩先楚立即赶往先头部队232团,发现城中的敌军也发现红军部队,可是敌人既不出击也不逃跑。

韩先楚为此纳闷,就与232团的团长王得荣和政委刘懋功一起商量对策,敌人只有1个营,放着眼前的肥肉不吃实在有点可惜,可是敌人为什么面对红军没有反应呢?

团政委刘懋功分析,敌人驻守孤城不敢擅自行动,一方面怕被红军围歼,另一方面也不敢逃走,怕回去交不了差,估计敌人现在正在烧高香,祈祷红军早点从定边城离开。

韩先楚说:“分析的对”!接着又补充道:“定边城的城墙虽然坚固,但并不高,云梯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灭敌人!”

随后韩先楚带着他们在周边察看地形,定下了打定边城的计划,马上发电报给老总和红15军团指挥部,不等电报回复,韩先楚就下令233团和234团迅速跟进,于下午4时赶到定边城准备参战。

上级不让打的仗,他违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将与许世友齐名

命令下达不久,老总那边就回电了,指示:“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原来老总是怕定边城久攻不下,影响到整个行动,对于计划外的仗,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打。

接到命令后韩先楚犹豫起来了,打,则违抗命令,不打,则太可惜,更何况即便现在不打,将来攻取定边城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权衡利弊,考虑之后韩先楚下令:“打”!

最终在韩先楚的指挥下,红军战士通过英勇战斗,全歼守军一个骑兵营,俘虏350余人,缴获战马180多匹,韩先楚抗命打了胜仗,抗命之罪自然也就没有追究了,反而该记功。

敢违抗老总的命令,韩先楚也着实是胆子大,有人曾问许世友,在众多将领中最佩服谁,许世友答:“韩先楚!”又问为何?答:“他有勇有谋!”看来韩先楚的胆子大,是建立在勇和谋之上。

后来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韩先楚都屡立战功,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的司令,他率令3纵围法库,打彰武,活捉了敌人军长陈林达。

上级不让打的仗,他违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将与许世友齐名

成为了东北战场上有名的“旋风司令”,卫立煌接替陈诚在东北的职务,曾评价:“韩先楚是个虎将,动作之快,如同旋风般。”1955年,韩先楚授上将衔,与许世友并称两个“胆大包天”的将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