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到这个拥有绝色容貌的女子,竟然在自己的儿子家里,突然面红耳赤,大声道:“不杀你们天理难容!”却见朱高煦拦住朱棣,道:“父皇不能杀她!”朱棣怒不可遏,拔出宝剑,指着朱高煦骂道:“你这个逆子,着实该杀!”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在选择储君人选的时候,其实更喜欢次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无论从外表长相,还是内心性格,都与朱棣非常相似。而且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累立战功,在军队中颇有影响力。

反观长子朱高炽,为人敦厚老实,缺乏心机手段,且身体肥胖,多有疾病。在正史的记载中,朱棣最终弃朱高煦,而选择朱高炽,除了遵循立长立嫡的礼法制度之外,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优秀的太孙朱瞻基,也就是朱高炽的儿子。
不过在野史中,可就是众说纷纭了,其中有一种说法最为曲折离奇,而且还与一位女子有直接的关系。朱棣靖难之功之后,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可是朱高煦撒泼耍赖死活不肯离开京城。因为一旦去云南就藩,即是彻底告别太子之位。
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无奈又将其封地改到了山东乐安,公元1417年(永乐十五年),朱棣强令朱高煦就藩乐安州。不过按理说,藩王没有皇帝的旨意,根本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但是朱高煦非但经常离开封地,甚至还时常私自入京。
一年之后,朱高煦带着几个亲信,以及贵重的礼物,回京给朱棣过寿。朱棣虽然对他私自进京的行为非常生气,但毕竟是儿子的一片孝心,因此骂了他几句也就不再追究了。乐安离京城路途遥远,朱高煦为了赶上父亲的寿辰,马不停蹄连夜赶路,到达京城的第二日便染了风寒,一病不起。
朱棣心疼儿子,便抽了个空微服出宫去探望朱高煦的病情,身边也只带了六名大内侍卫。待他们行至相对比较僻静的地方时,忽然有十几个黑衣人,提着明晃晃的兵刃袭击他们。这些人个个武艺高超,而且使得全是令人毙命的杀招,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
幸好这六个大内侍卫的身手也不错,倒也能顶得住他们的攻击,领头的校尉一边打斗一边吆喝路过的百姓:“劳驾各位,到五城兵马司知会一声,让他们立即带兵过来!”大多数百姓怕惹上事儿,赶紧匆忙离开;有几个百姓看到黑衣人的打扮,认定他们必是歹人,便向附近的衙门报案去了。
黑衣人没想到大内侍卫会有这么高的身手,时间紧迫他们不再与侍卫纠缠,直接杀向终极目标朱棣。六名侍卫将朱棣护在中间,朱棣冷静地观察局面,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轻松地判断出这些黑衣人的头领是谁,看那人的姿态分明就是一位女子。双方大战半个时辰,黑衣人仍然没有得手,领头的女子有些焦急,便亲自提剑刺向朱棣。
与此同时,五城兵马司指挥带着兵马杀了过来,朱棣见状指着那位女子,大声喊道:“擒贼先擒王!”众人会意,立刻向那女子冲去。黑衣人似乎早有准备,见势不妙即刻分散逃窜,朱棣吩咐校尉:“其他人不重要,一定要抓住那个女子!”校尉点了点头,带着官兵向女子追了过去。
良久之后,校尉匆忙赶回,在朱棣耳边低语了几句,朱棣听罢心中不禁生起一股寒意,脸上亦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朱棣定了定神,道:“随朕去汉王府,是不是他一查便知!”朱棣赶到时,官兵早已包围了汉王府,朱棣和六位大内侍卫一起走了进去。
朱高煦虽然有恙在身,但皇帝亲临,他也要出来迎接。朱高煦见官兵将自己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疑道:“父皇这是为何?”朱棣凝视朱高煦,竟看不出他是故作姿态,还是确实不知。朱棣收起神色,道:“朕在路上遇到了刺客,侍卫追击之时,发现她逃进了你的府邸。”
朱高煦被吓得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紧张地回答:“父皇受惊了,儿臣实在不知啊!还请父皇详查,还儿臣清白!”朱棣笑道:“要查倒也简单,那贼首是个女子。你只消将府中众女子唤出来便是。”朱高煦道:“儿臣此次......此次并没有带女眷,只是昨日生病,刚刚买了两个丫鬟在身边侍候,儿臣这边将她们唤来!”
两个丫鬟都在十四五岁的年纪,身材瘦小,面容稚嫩,一看便知她们没有习过武艺。朱棣疑惑地看了看校尉,意思是你到底看清楚了没有,校尉回答道:“属下绝没有看错,她的确进了汉王府。官兵已将汉王府包围,她不可能逃脱,况且她的腿还受了伤。”
朱棣点了点头,冷冷地对朱高煦道:“你既然不承认,朕可要搜查你的王府!若发现了可疑之人,别怪朕六亲不认。”朱高煦眼神飘忽不定,犹豫了片刻道:“不敢欺瞒父皇,儿臣这次进京还带了一个妾室。儿臣是怕父皇怪罪我沉迷女色,因此未敢承认,儿臣这便唤她出来。”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年龄稍大点的丫鬟搀扶着一个女子,一瘸一拐地走来出来,那女子走到近前,对朱棣道:“不必查了,刺杀你的人就是我!”朱棣心若针扎,他没想到这个刺杀自己的绝色女子,竟然是儿子的妾室。
他先是恨恨地看了看跪在地上直哆嗦的朱高煦,而后打量着女子问道:“恐怕你不仅仅只是高煦的妾室吧?说出你的真实身份,或许可以让你少受些苦!”女子大笑,道:“既然敢刺杀你这个狗皇帝,就没想着能活着回去。至于我的身份,你还是问问你的好儿子吧!”
朱棣被气得面红耳赤,大怒道:“不杀了你们天理难容!”他正要挥剑砍杀,不料朱高煦却拦住道:“父皇不能杀她!”朱棣见儿子护着她,以为两人是同伙,怒火更添三分,他拿剑指着朱高煦道:“你这个逆子,着实该杀!”
朱高煦连忙起身闪避,解释道:“父皇若是杀了她,儿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朱棣听罢愣了一下,这才缓过了神,莫非这女子在挑拨离间?就在此时,那女子和她的丫鬟倏然倒地,看样子已经服毒自尽了。
其实刺杀朱棣的女子正是白莲教的人,朱高煦就藩山东乐安之后,她奉唐赛儿(白莲教女首领)的命令,混入朱高煦身边。她凭借过人的姿色,得到了朱高煦的宠爱,之后又怂恿朱高煦进京,借机刺杀朱棣。刺杀行动失败,女子自知难逃一死,如果在临死之前,能离间朱棣父子也算没有白死。
那么问题是,朱高煦真的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吗?这个的确不好说,客观地分析,朱棣被杀对朱高煦更有利,因为对付他的哥哥朱高炽比对付朱棣容易得多。究竟是白莲教利用朱高煦,还是朱高煦利用白莲教,不过随着那个女子的死亡,成了无法解答的谜团。
退一步说,就算朱棣相信他是被人利用的,朱高煦也必将彻底失去朱棣的信任和争夺储君的资格。不久之后朱棣将朱高煦身边的亲信之人尽数诛杀,并且削去了他的两个护卫军。即便如此,朱高煦还是不死心,仍是等待谋反篡位的机会,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