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骷髅老师
#名人解读##在学校被孤立了怎么办#
《名人少年时》
如你们的猜想,不是“三毛流浪记”里三毛,她是自白极真、极纯的台湾女作家三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2岁半的三毛,胆子很小,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令她害怕的是,不同于小学老师的全班处罚,而是自尊心的伤害。
聪颖的三毛上了中学后,恐怕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她的数学成绩一路下滑,最好考不过50分,但其他的功课还不错,国文、英文、地理是她拿手的三门课。
进入初二后,由于数学不好,老师在课堂上投给他的目光非常冷淡,这使敏感的三毛受不了。她是个自尊又有些神经质的女孩子,由于数学老师冷淡的目光,每次上数学课他便头昏脑胀,什么也听不进去。“因为我感觉他的眼睛像小刀一样随时会飞来杀我。”
尽管这样三毛还是发现了一个窍门,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会把课本后面的习题排几题出来叫学生做。三毛的记忆力10分杰出,于是她每天就把数学题目背下来,一晚可以背出10多道代数题也毫不费力。因此那时她在课堂上连考了6个100分。慢慢的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注意。
有一天,数学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的间隙。抽测了三毛初中三年级的考题,只听老师说:“陈平(三毛原名)啊,你坐在这儿,下课这10分钟,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三毛呆住了,坐了10分钟,她向老师说。:“我不会做,老师,对不起。”老师挥挥手让他回教室去。
后面发生的这件事,便是让三毛囚禁七年的导索。
上课开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再请他吃两个。”然后他将三毛叫到面前,在讲台的。地上用粉笔画了两个圆圈当做“地牢”,。让三毛站在"地牢"中间,面对老师,并侮辱的在他眼睛上也画了圆圈……
若干年后,三毛仍能痛处的一起,当时的情景,她曾这样诉说——
“老师拿起毛笔蘸进墨汁里,蘸得满满的饱饱的,饱的毛笔都胖起来了,然后开始在我的眼睛上画,在我的眼睛周围各画一个大圆圈,像只熊猫一样一面画,一面笑着跟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墨汁像黑色的,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滑下来,我把嘴紧紧的抿着,黑色墨汁滑进我的嘴角,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去给全班同学看。’”
“老师等同学们笑够了,叫我站在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于是我带着满脸黑黑的墨汁站在教室的一角,我想等一下课就可以去洗手间把脸洗干净。”
“但等到下课,老师又对我说,‘你不要走,你从走廊走出去,到操场绕一圈再回来到教室来。’我乖乖的照老师的话绕着大操场一周才回到座位上,隔壁一个姓杨的同学拉着我去洗手间,因为没有肥皂,只能用清水泼在脸上,根本洗不干净,脸灰灰的,我用裙子擦了一下才回去上课。”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也没有告诉我的父母,我在学校受到了这么大的一个精神上的刺激和侮辱,我情愿,但是他给我的是我这一生没有受过的屈辱,晚上我躺在床上拼命的流泪,可是第二天照常去上课,这次事情的后遗症一直到第三天显出来。”
的确,那显露出的后遗症是可怕的。三天后的早晨,三毛和往常一样去上学,走到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时立马昏倒在地。紧接着心理上出现严重的障碍日益严重,系好了左脚的鞋带,再去记右脚的鞋带时,一想到这是要去上学,立即昏死过去毫无知觉。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的器官全部封闭起来,不希望再碰到外界的世界,只觉得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安全。
三毛为了把自己囚禁起来,在窗外加上铁窗,门也加锁,高兴时它将它们打开,不高兴时就将其所起。那期间他挚爱的父母的心都疼了,他们为她找了无数的心理医生来治疗,却一直没有办法解开他她心中自己是个“坏孩子”的结。差不多到19岁三毛才慢慢重新接触这个社会,这7年的囚禁代价就是那一瓶墨汁和一只毛笔。
所幸的是,三毛的父母给了他温暖和爱,一些老师和朋友给了她友情和信心。虽然他她患自闭症后把自己求在家中,可她并不是真的一步不离家,一星期总有一天出门去跟顾福生老师油画。顾老师对她说:“你画的画并不很好,但我看你的文章觉得你在写文章上有一点天赋。”老师给了他一个地址,后来三毛找到了一个刚从台大毕业的女孩,陈秀美。陈秀美就是现在著名的台湾作家陈若曦。在陈的帮助下,三毛终于进了文化学院,那一天三毛抑制不住,自己又哭又笑又紧张,他终于从囚禁自己的小房走出去,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直到现在,三毛都认为那个数学老师是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她现在很感激他,如果不是他当年那场体罚他不会走上文学之路,他也敢接纳暗淡的七年,七年间她不知读了多少书,为她后面的生活和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且奇特的基础。
这就是三毛的故事。
作者有话说:
做为教育工作从业者,让我有了比较深的思考,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你该如何对待学生。
现在教育局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各个地方也在强调实施,但实情情况并不理想。
站在人文角度,人人平等,即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但很少有人做到,这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现在的应试教育还未得到完全改革,家长,老师,学校都已成绩为主。即使知道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碍于面子,这是中国人千年以来一直所最求的东西,不压着孩子又该怎么出成绩。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孩子,100个孩子有100个模样,对于调皮的孩子是非从事教育工作者很难体会的到的。
如同学生一样,教师也不会是完美的,100个教师有100种不同教学风格,中国传统思想: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也不为是一种方法。
出于多方面角度考虑,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我认为“耐心”真的是你和学生之间,拉进关系最应该具备的技能了。
教师这条路还长着呢~
关注我@骷髅老师,一起来探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