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骷髅老師
#名人解讀##在學校被孤立了怎麼辦#
《名人少年時》
如你們的猜想,不是“三毛流浪記”裡三毛,她是自白極真、極純的台灣女作家三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12歲半的三毛,膽子很小,懷着忐忑的心情進入了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令她害怕的是,不同于國小老師的全班處罰,而是自尊心的傷害。
聰穎的三毛上了中學後,恐怕是心理因素的影響,她的數學成績一路下滑,最好考不過50分,但其他的功課還不錯,國文、英文、地理是她拿手的三門課。
進入初二後,由于數學不好,老師在課堂上投給他的目光非常冷淡,這使敏感的三毛受不了。她是個自尊又有些神經質的女孩子,由于數學老師冷淡的目光,每次上數學課他便頭昏腦脹,什麼也聽不進去。“因為我感覺他的眼睛像小刀一樣随時會飛來殺我。”
盡管這樣三毛還是發現了一個竅門,老師每次出小考題都會把課本後面的習題排幾題出來叫學生做。三毛的記憶力10分傑出,于是她每天就把數學題目背下來,一晚可以背出10多道代數題也毫不費力。是以那時她在課堂上連考了6個100分。慢慢的引起了數學老師的注意。
有一天,數學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的間隙。抽測了三毛國中三年級的考題,隻聽老師說:“陳平(三毛原名)啊,你坐在這兒,下課這10分鐘,你把這些習題演算出。”三毛呆住了,坐了10分鐘,她向老師說。:“我不會做,老師,對不起。”老師揮揮手讓他回教室去。
後面發生的這件事,便是讓三毛囚禁七年的導索。
上課開始老師當着全班同學說:“我們班上有個同學最喜歡吃鴨蛋,今天老師想再請他吃兩個。”然後他将三毛叫到面前,在講台的。地上用粉筆畫了兩個圓圈當做“地牢”,。讓三毛站在"地牢"中間,面對老師,并侮辱的在他眼睛上也畫了圓圈……
若幹年後,三毛仍能痛處的一起,當時的情景,她曾這樣訴說——
“老師拿起毛筆蘸進墨汁裡,蘸得滿滿的飽飽的,飽的毛筆都胖起來了,然後開始在我的眼睛上畫,在我的眼睛周圍各畫一個大圓圈,像隻熊貓一樣一面畫,一面笑着跟我說‘不要怕,一點也不痛不癢,隻是涼涼的而已’。墨汁像黑色的,眼淚順着我的臉頰滑下來,我把嘴緊緊的抿着,黑色墨汁滑進我的嘴角,老師又對我說‘你轉過身去給全班同學看。’”
“老師等同學們笑夠了,叫我站在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課,于是我帶着滿臉黑黑的墨汁站在教室的一角,我想等一下課就可以去洗手間把臉洗幹淨。”
“但等到下課,老師又對我說,‘你不要走,你從走廊走出去,到操場繞一圈再回來到教室來。’我乖乖的照老師的話繞着大操場一周才回到座位上,隔壁一個姓楊的同學拉着我去洗手間,因為沒有肥皂,隻能用清水潑在臉上,根本洗不幹淨,臉灰灰的,我用裙子擦了一下才回去上課。”
“這件事發生以後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也沒有告訴我的父母,我在學校受到了這麼大的一個精神上的刺激和侮辱,我情願,但是他給我的是我這一生沒有受過的屈辱,晚上我躺在床上拼命的流淚,可是第二天照常去上課,這次事情的後遺症一直到第三天顯出來。”
的确,那顯露出的後遺症是可怕的。三天後的早晨,三毛和往常一樣去上學,走到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時立馬昏倒在地。緊接着心理上出現嚴重的障礙日益嚴重,系好了左腳的鞋帶,再去記右腳的鞋帶時,一想到這是要去上學,立即昏死過去毫無知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的器官全部封閉起來,不希望再碰到外界的世界,隻覺得縮在自己的世界裡最安全。
三毛為了把自己囚禁起來,在窗外加上鐵窗,門也加鎖,高興時它将它們打開,不高興時就将其所起。那期間他摯愛的父母的心都疼了,他們為她找了無數的心理醫生來治療,卻一直沒有辦法解開他她心中自己是個“壞孩子”的結。差不多到19歲三毛才慢慢重新接觸這個社會,這7年的囚禁代價就是那一瓶墨汁和一隻毛筆。
所幸的是,三毛的父母給了他溫暖和愛,一些老師和朋友給了她友情和信心。雖然他她患自閉症後把自己求在家中,可她并不是真的一步不離家,一星期總有一天出門去跟顧福生老師油畫。顧老師對她說:“你畫的畫并不很好,但我看你的文章覺得你在寫文章上有一點天賦。”老師給了他一個位址,後來三毛找到了一個剛從台大畢業的女孩,陳秀美。陳秀美就是現在著名的台灣作家陳若曦。在陳的幫助下,三毛終于進了文化學院,那一天三毛抑制不住,自己又哭又笑又緊張,他終于從囚禁自己的小房走出去,開始了新的生活。
一直到現在,三毛都認為那個數學老師是第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她現在很感激他,如果不是他當年那場體罰他不會走上文學之路,他也敢接納暗淡的七年,七年間她不知讀了多少書,為她後面的生活和寫作打下了一個堅實而且奇特的基礎。
這就是三毛的故事。
作者有話說:
做為教育工作從業者,讓我有了比較深的思考,做為一名人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你該如何對待學生。
現在教育局明确規定禁止體罰,各個地方也在強調實施,但實情情況并不理想。
站在人文角度,人人平等,即老師和學生平等交流,但很少有人做到,這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
現在的應試教育還未得到完全改革,家長,老師,學校都已成績為主。即使知道讀書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礙于面子,這是中國人千年以來一直所最求的東西,不壓着孩子又該怎麼出成績。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優秀的孩子,100個孩子有100個模樣,對于調皮的孩子是非從事教育工作者很難體會的到的。
如同學生一樣,教師也不會是完美的,100個教師有100種不同教學風格,中國傳統思想:棍棒之下出孝子。這也不為是一種方法。
出于多方面角度考慮,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耐心,我認為“耐心”真的是你和學生之間,拉進關系最應該具備的技能了。
教師這條路還長着呢~
關注我@骷髅老師,一起來探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