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作者:插画师的三国梦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是曹操对刘表的儿子的贬低。刘表又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也不知道曹操说的是哪一个,反正表现都不怎么样。刘琦和刘琮就是窝里斗的典型,尽管这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他们的个人意志。刘表的长子是刘琦,但是他却偏爱幼子刘琮,导致刘琦和刘琮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之间产生内讧。排挤长子、扶植幼子的情况在汉末三国时期并不罕见,袁绍就是前车之鉴。那么刘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主流且传统的继承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未必贤明,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就不算太聪慧,但是司马炎不顾大臣反对,一意扶植司马衷,最后导致贾南风干政,促成对西晋破坏巨大的"八王之乱"。但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宗室之间的内斗,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统治者还是将嫡长子定为继承人。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当然这种继承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圭臬,尤其在汉末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当中。小编在开头的时候提到袁绍的例子,其实不仅是袁绍。东汉朝廷也出现这种情况,大将军何进支持刘辩,这是他亲外甥,权宦蹇硕却受到汉灵帝的密诏,支持刘辩的弟弟刘协,导致二者的火并。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袁绍有意扶植幼子袁尚,等到袁绍去世之后,二袁就展开内斗,最后让曹操各个击破,渔翁得利;甚至曹操一度也有这样的倾向,先是打算扶植曹冲,在曹冲去世后在曹丕和曹植中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选择嫡长子曹丕。虽然曹操最后没有选择曹植,但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还是让曹丕感受到威胁,对曹魏对宗室的遏制政策起到较大的影响。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袁绍表现出对袁尚的偏爱,也就是将袁谭、袁熙、高干等人外放到青州、幽州、并州,而将袁尚留在自己的大本营冀州的时候,沮授就提出"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如果继承人的位置不能确地,就会引起竞争。而在乱世当中,这种伴随着内耗的竞争无疑会伤害到整体的利益。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刘表的情况也是如此。刘表的长子是刘琦,但是他却偏爱刘琮,导致刘琦受到严重的威胁。刘琦为求自保,与寄居在荆州的刘备集团联合,请求代替黄祖出外为江夏太守,掌握江夏郡的兵权,在刘表去世时后还打算与刘琮争夺荆州牧之位,因为曹操的适时南下才撤回江夏;而刘琮也受到荆襄名士望族的挟裹,向曹操投降,刘表二十年经营的荆州基业一夕尽丧。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袁绍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去世,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彻底消灭袁氏势力,这些都是前车之鉴。那么刘表为什么无视袁绍的错误,还偏袒刘琮导致刘琦、刘琮的矛盾呢?史料中有关于刘表这种做法的原因的解释:刘表娶妻子蔡氏,蔡氏看好刘琮,于是在刘表面前常常夸赞刘琮贬低刘琦,久而久之刘表就受到影响,心中的天平开始翻转。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在《三国演义》中,刘琮是蔡夫人与刘表的儿子,所以蔡夫人支持刘琮;历史上虽然没有这层关系,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刘琮的妻子就出自蔡氏,是蔡夫人的侄女。有这样一层姻亲关系,蔡氏自然支持刘琮。等到刘琮上位之后,他们可以继续凭借"外戚"的身份操控权柄。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刘表在东汉末年各军阀中表现得再不济,也是控制荆州将近二十年的大人物,从现实情况来看,荆州各个宗帅被消灭;荆南叛乱被平定;介于四战之地却能够御敌于外;甚至有余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吸收从外界涌入的士人学者,刘表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小编认为这样的人物很难因为单纯的枕头风而改易决策,尤其是继承人这种关乎根本的问题。刘表之所以向蔡氏妥协,表现出对刘琮的栽培,并且将刘琦外放到江夏,或许还是自身力量过于单薄的缘故。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刘表"单骑入荆州",越过在南阳的袁术的封锁进入荆州,联合蒯氏、蔡氏消灭荆州境内各宗帅,奠定了他在荆州的统治基础。然而刘表名义上是一州之主,但是他手中并没有绝对的力量来镇压当地的世家望族。刘表对抗宗帅是借助世家望族的力量,那么谁来遏制世家望族呢?并没有这样一种力量。所以在刘表统治时期,蒯氏、蔡氏、黄氏等世家子弟分布各处、官居要津。在这些人的掣肘之下,刘表想杀死劝自己投降曹操的韩嵩都无法做到。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由于地方监临官回避的制度,东汉的地方长官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空降,这一点不仅是刘表控制荆州的阻碍。但是很多人往往会试图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比如益州牧刘焉吸收流民组成东州士;幽州牧刘虞厚待乌桓、鲜卑势力;冀州牧韩馥特意从老家颍川拉拢士人;徐州牧陶谦从家乡丹阳招募军队;甚至公孙瓒也知道重用所谓的"小人"打压幽州的世家子弟。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但是刘表没有这样做,或者说没有能力摆脱荆州望族,不仅自己娶蔡氏为妻,还让自己的儿子与蔡氏继续联姻。刘表是公元142年生人,在进入荆州的时候,年龄已经接近五十岁。古人早婚早育,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可能已经组建家庭,无法与蔡氏联姻。所以刘表选择幼子刘琮。这样一来刘琮显然能够获得蔡氏的支持,而刘表虽然未必真心看好刘琮,但是在本身都高度依赖蔡氏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向蔡氏妥协,呈现出废长立幼的倾向。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刘表在袁术以及荆州内部宗帅的封锁之下,"单骑入荆州"扫平荆州北部,是非常有魄力的人,在汉末各军阀中表现得比较出色。然而在后续的发展中,刘表却没有能够居安思危,没有向其他军阀那样发展自己的嫡系力量。

有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为什么还偏爱刘琮,造成内部的斗争?"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刘表偏向刘琮的原因小结

这样做当然是存在风险的,比如刘焉重用"东州士"导致益州本土大户的叛乱;公孙瓒也遭受叛乱,但是不这样做,即便是一州之长的州牧,也会被地方豪族捆绑、侵蚀、架空。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琮和刘琦的内讧就是荆襄望族促成的;而在刘表去世之后,荆州瞬间倒戈投曹,也是刘表"慢性自杀"的结果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