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作者:丁小悟典

芸芸众生,谁不爱钱财?又有几人能做到超然物外?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与钱财有关系?我们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所、要出行,这是最基本的需求,解决这些基本的需求,都离不开钱财。

人的欲望是永远都无穷无尽的,吃饭要吃山珍海味,穿衣要绫罗绸缎,住房要洋房别墅,出行要宝马香车,超出了正常需求,不断地升级换代,要维持这种高档的生活标准,没有相当多的钱财是万万不能的。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晋朝叫鲁褒写了一篇《钱神论》,非常生动地描写了钱的广大神通,其中有一段话的大意是:前人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以为死生并非命运所决定,而富贵在于钱。钱能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转危为安,死者能生。性命长短,福禄贵贱,都在于钱。

在世俗的人眼里,钱财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于是,挣钱成为一些人的原动力,把挣更多的钱财当作人生的目标。于是,社会就出现了“人为财死”的社会现象。

李斯年轻的时候,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又瘦又小,而官仓里的老鼠又肥又大,觉得人就应该像官仓老鼠一样。于是,下决心去成就一番功名,为自己博得一个显赫的地位。

他认为,受人指责最严重的莫过于卑贱,极可悲哀之处莫过于穷困。长久处于卑贱穷困的境地而不去争求名利,自甘寂寞而无取于世,不是士人所应当有的心志。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李斯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时,就到欲吞并天下、急需人才的秦国去,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并重用。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展现出了不凡的才智和英明的见识。

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至丞相,真是集富贵功名于一身,显赫不可一世,实现了他当初所立下的显达于世的心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像李斯那样的人生赢家,挣得名利,况且李斯后来的下场并不好。

李斯因劝谏惹恼了秦二世胡亥,逮捕下狱,遭到了赵高的进一步陷害,最后施以五刑,即刺字于面、砍鼻、割舌、断趾,最后腰斩于市,并且夷灭三族。

李斯离世前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早知道有这一天,宁愿做一个无名的布衣,父子俩在老家上蔡悠闲地牵着黄犬,到郊外去追追兔,那该多好。

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曾经呼风唤雨,挣得富贵,却没有守住。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都是十分贵重的东西,在这里代指一切价值很高的财物以及地位、名声等。

满,是指很多很多的财物。满堂,就是说家里堆满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或者地位显赫,盖过了许多人。

朝登天子堂,暮为阶下囚。老子作为守藏史,见过和读过历史上太多的人的跌宕人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论断:即使你拥有了相当多的财富,你能够守得住吗?

获得的财富是很艰难,需要长时间的千辛万苦,才挣得一些财富,可是,毁掉有时候是分分钟的时候。

有个姓周的富翁,开着商号,家里有数百万的财富,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发财致富。他说,没有别的法子,只是积而不用,天天攒钱,把家里堆满。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有个地方发生了灾荒,官府向他们劝捐,他不在,商号经理就代他认捐500两作为救济,周翁嫌捐的钱多,特别生气。周翁活到80岁去世,给子孙留下3000多万两银子,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这些钱就被子孙挥霍一空。

有一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不能说富贵都不会超过三代,但是,却是普遍的现象,一般是祖辈挣家业,子辈守家业,孙辈败家业。像周翁传到二代就败了,李斯还没有传给他儿子就全家灭门。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财富地位,即使是财富和权力倾天下的王公贵族,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家天下的时候,集中了天下所有的资源来巩固统治,一个朝代最长也不过几百年,短命的有的才几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多么霸气,把自己封为始皇帝,希望基业能万世传承下去,实际情况是二代而绝。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有这样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是王导;谢,是谢安,他们都曾在东晋名门望族。燕子飞回的巢仍是过去的巢,而门庭变了,曾经的高门大户,如今衰败了,改换了门厅,变成最普通的百姓家。

晚清名臣左宗棠当官时也积累了一笔财富,告老还乡之后,觉得不能把钱财留给子孙,怕他们挥霍掉,就买了最好的木料石材,想修一院房子,想为子孙留下一些固定财产,成为祖宗基业。

左宗棠没事就去工地监工,有个工匠就对他说,左大人,我修了几十年房子,还没见过任何房子倒掉的,反而见过那些房子老是换主人。左宗棠听后面红耳赤,再也不去监工了。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工匠说出了一个道理,基业可以传承后人,关键是后人能不能守住。就像王谢的厅堂还在,可是已经变样了,也换了主人。

在《红楼梦》中,有个跛足道人唱了首《好了歌》,甄士隐对这首歌作了注解,其中有几句说出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眼前家徒四壁的陋室,谁曾想到过去这户人家出过许多大官,上朝的笏板放满了床;看起来萧瑟不堪的地方,也曾是热闹无比的歌舞场。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前不久还家财万贯,金银无数,转眼间就沦为乞丐,被人看不起了。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甄士隐的万贯家财最终不是一把火烧得净光?经显赫的贾府不是被子孙败光?

家族的显赫难以长久传承,看看一个个衰败的家族,就会明白,守住财富的难度又何曾亚于对它的获得呢?

老子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呢?他只是要告诫人们万贯家财难守,不让人取得财富吗?

非也,挣得钱财没有错,而是要告诫人们,不要求满,不要贪得无厌,要适可而止。

庄子《逍遥游》:“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山雀儿在森林筑巢,所占用的树枝也不过一枝;老鼠在河边喝水,所喝的也不过就是装满它小小的肚子。

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会戒满戒贪,知足常乐

而人所用也是有限的,就是住在洋房别墅中,吃饭也不过是一日三餐,睡觉也不过是七尺长的床而已。

人们只知道钱财的宝贵,为了钱财甚至不择手段,出卖体力、出卖灵魂、出卖肉体,出现了“要钱不要命”的怪现象,却忘记了挣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完全没有钱当然不能生活,挣钱是为了自己活得好,活得有尊严,而为了钱财却丧失要格尊严,挣再多的钱财还有什么意义?

人生存的需求并不多,而挣太多钱财超出了人的需求,只是数字,对人没有意义。特别是当挣更多的钱成为生命的负累时,不如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