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作者:丁小悟典

芸芸衆生,誰不愛錢财?又有幾人能做到超然物外?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與錢财有關系?我們要吃飯、要穿衣、要住所、要出行,這是最基本的需求,解決這些基本的需求,都離不開錢财。

人的欲望是永遠都無窮無盡的,吃飯要吃山珍海味,穿衣要绫羅綢緞,住房要洋房别墅,出行要寶馬香車,超出了正常需求,不斷地更新換代,要維持這種高檔的生活标準,沒有相當多的錢财是萬萬不能的。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晉朝叫魯褒寫了一篇《錢神論》,非常生動地描寫了錢的廣大神通,其中有一段話的大意是:前人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以為死生并非命運所決定,而富貴在于錢。錢能轉禍為福,變失敗為成功,轉危為安,死者能生。性命長短,福祿貴賤,都在于錢。

在世俗的人眼裡,錢财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于是,掙錢成為一些人的原動力,把掙更多的錢财當作人生的目标。于是,社會就出現了“人為财死”的社會現象。

李斯年輕的時候,看到廁所裡的老鼠又瘦又小,而官倉裡的老鼠又肥又大,覺得人就應該像官倉老鼠一樣。于是,下決心去成就一番功名,為自己博得一個顯赫的地位。

他認為,受人指責最嚴重的莫過于卑賤,極可悲哀之處莫過于窮困。長久處于卑賤窮困的境地而不去争求名利,自甘寂寞而無取于世,不是士人所應當有的心志。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李斯向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時,就到欲吞并天下、急需人才的秦國去,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賞識并重用。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斯展現出了不凡的才智和英明的見識。

李斯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至丞相,真是集富貴功名于一身,顯赫不可一世,實作了他當初所立下的顯達于世的心願。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像李斯那樣的人生赢家,掙得名利,況且李斯後來的下場并不好。

李斯因勸谏惹惱了秦二世胡亥,逮捕下獄,遭到了趙高的進一步陷害,最後施以五刑,即刺字于面、砍鼻、割舌、斷趾,最後腰斬于市,并且夷滅三族。

李斯離世前對他的兒子說,如果早知道有這一天,甯願做一個無名的布衣,父子倆在老家上蔡悠閑地牽着黃犬,到郊外去追追兔,那該多好。

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曾經呼風喚雨,掙得富貴,卻沒有守住。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玉都是十分貴重的東西,在這裡代指一切價值很高的财物以及地位、名聲等。

滿,是指很多很多的财物。滿堂,就是說家裡堆滿了數不清的金銀财寶,或者地位顯赫,蓋過了許多人。

朝登天子堂,暮為階下囚。老子作為守藏史,見過和讀過曆史上太多的人的跌宕人生,就提出了這樣一種論斷:即使你擁有了相當多的财富,你能夠守得住嗎?

獲得的财富是很艱難,需要長時間的千辛萬苦,才掙得一些财富,可是,毀掉有時候是分分鐘的時候。

有個姓周的富翁,開着商号,家裡有數百萬的财富,有人向他請教如何發财緻富。他說,沒有别的法子,隻是積而不用,天天攢錢,把家裡堆滿。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有個地方發生了災荒,官府向他們勸捐,他不在,商号經理就代他認捐500兩作為救濟,周翁嫌捐的錢多,特别生氣。周翁活到80歲去世,給子孫留下3000多萬兩銀子,不過十幾年的時間,這些錢就被子孫揮霍一空。

有一句俗語,叫“富不過三代”,不能說富貴都不會超過三代,但是,卻是普遍的現象,一般是祖輩掙家業,子輩守家業,孫輩敗家業。像周翁傳到二代就敗了,李斯還沒有傳給他兒子就全家滅門。

古往今來,沒有人能永久地儲存自己的财富地位,即使是财富和權力傾天下的王公貴族,一手遮天的帝王也無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家天下的時候,集中了天下所有的資源來鞏固統治,一個朝代最長也不過幾百年,短命的有的才幾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多麼霸氣,把自己封為始皇帝,希望基業能萬世傳承下去,實際情況是二代而絕。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有這樣兩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是王導;謝,是謝安,他們都曾在東晉名門望族。燕子飛回的巢仍是過去的巢,而門庭變了,曾經的高門大戶,如今衰敗了,改換了門廳,變成最普通的百姓家。

晚清名臣左宗棠當官時也積累了一筆财富,告老還鄉之後,覺得不能把錢财留給子孫,怕他們揮霍掉,就買了最好的木料石材,想修一院房子,想為子孫留下一些固定财産,成為祖宗基業。

左宗棠沒事就去工地監工,有個工匠就對他說,左大人,我修了幾十年房子,還沒見過任何房子倒掉的,反而見過那些房子老是換主人。左宗棠聽後面紅耳赤,再也不去監工了。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工匠說出了一個道理,基業可以傳承後人,關鍵是後人能不能守住。就像王謝的廳堂還在,可是已經變樣了,也換了主人。

在《紅樓夢》中,有個跛足道人唱了首《好了歌》,甄士隐對這首歌作了注解,其中有幾句說出了“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眼前家徒四壁的陋室,誰曾想到過去這戶人家出過許多大官,上朝的笏闆放滿了床;看起來蕭瑟不堪的地方,也曾是熱鬧無比的歌舞場。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前不久還家财萬貫,金銀無數,轉眼間就淪為乞丐,被人看不起了。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甄士隐的萬貫家财最終不是一把火燒得淨光?經顯赫的賈府不是被子孫敗光?

家族的顯赫難以長久傳承,看看一個個衰敗的家族,就會明白,守住财富的難度又何曾亞于對它的獲得呢?

老子說這句話的用意何在呢?他隻是要告誡人們萬貫家财難守,不讓人取得财富嗎?

非也,掙得錢财沒有錯,而是要告誡人們,不要求滿,不要貪得無厭,要适可而止。

莊子《逍遙遊》:“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山雀兒在森林築巢,所占用的樹枝也不過一枝;老鼠在河邊喝水,所喝的也不過就是裝滿它小小的肚子。

懂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會戒滿戒貪,知足常樂

而人所用也是有限的,就是住在洋房别墅中,吃飯也不過是一日三餐,睡覺也不過是七尺長的床而已。

人們隻知道錢财的寶貴,為了錢财甚至不擇手段,出賣體力、出賣靈魂、出賣肉體,出現了“要錢不要命”的怪現象,卻忘記了掙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完全沒有錢當然不能生活,掙錢是為了自己活得好,活得有尊嚴,而為了錢财卻喪失要格尊嚴,掙再多的錢财還有什麼意義?

人生存的需求并不多,而掙太多錢财超出了人的需求,隻是數字,對人沒有意義。特别是當掙更多的錢成為生命的負累時,不如适可而止,知足常樂。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删)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