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作者:微笑刺客kr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俗语是用来形容当时三国时候的蜀汉后期由于人才凋零不得不让廖化这样不入流的将领作为先锋,但是真实的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一.演义和史实的出入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其实廖化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将领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小说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廖化第一次出场是以黄巾军余部的形象出现的,当时关羽正上演过五关斩六将的好戏,廖化仰慕关羽的英雄形象率部来投,结果关羽看不起这样的流寇部队直接拒绝了。但是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廖化是襄阳本地的豪门,根本不可能去参加什么黄巾起义,在三国志中第一次出现就是关羽手下的主簿,主簿说白了就是给直属领导处理各种文书的,算是个首席秘书吧,是个文官,后来关羽败亡后才开始作为将军带兵打仗,可以说廖化是个文武双全的大将,绝对不是什么打家劫舍的黄巾军余部,更不会是什么不入流的武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二.征战一生熬死了众多大咖

首先得说下廖化的年龄是存在疑问的,他的确是公元264年去世,但是何时出生不清楚,根据261年他和宗预的一段对话可以做一些推断,当时他们两人准备去拜访诸葛瞻,宗预说:“吾等年逾七十”,也就是当时他们都超过70岁了,反过来可以推算廖化至少应该是191年出生的。而黄巾起义发生在184年,当然在张角等几个老大完蛋后黄巾军余部还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廖化是真的从黄巾起义一直活到了三国末期熬死了众多大咖,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三国史。而廖化的沙场征战应该是从关羽败亡后开始的,由于关羽在荆州战役中被东吴击败廖化也被俘虏了,开始他本来投降了东吴,但是感念刘备的恩情最后选择了诈尸一路颠沛流离逃回蜀汉,这和演义中说廖化回去找什么孟达刘封搬救兵又是完全两回事了。在逃回蜀汉后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被任命为宜都太守。223年刘备去世后廖化又升任为丞相参军,相当于给诸葛亮当起了参谋,然后又当上了阴平太守,阴平可是蜀汉边防重镇,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廖化已经成为了蜀汉边防军一把手了。而在之后的238年,248年,249年等多次北伐中都有出战,还斩杀了魏军将军游奕,王赟。在晚年也就是259年升任了右车骑将军,假节,兼任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和张翼官位一样,仅仅低于姜维的大将军。公元264年蜀汉灭亡后廖化和姜维等人也投降了,然后在前往洛阳的途中病逝。可以说廖化的一生贯穿几乎整个三国史,开始做文官后又带兵征战多年,在这个乱世中摸爬滚打始终屹立不倒,在众多大家熟知的大咖都去世后他还官越做越大,如果说廖化没什么能力确实是不公平的,可以说廖化不光有能力还文武双全,且眼光独到,在263年姜维还准备继续北伐的时候廖化就果断指出了姜维的错误,认为蜀汉实力最弱还多次主动发起战争,又不能一次搞定问题,反而是消耗国力。再看看当时三国的总人口不到800万,东汉最兴盛的时候人口在四五千万,在三国这个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的时代能活下来就不容易,还能活这么久更不容易,作为一名武将能在刀光剑影中活这么久那就算是奇迹了。可以说廖化和司马懿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剩者为王”。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三.一代名将受后人敬仰

在当时普通人对廖化的评价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很简单的话说:“以果烈称。”在现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中有十四座蜀汉武将的雕塑,用来纪念当时蜀汉的十四位名将。廖化排名第八,他的名字和赵云,马超,黄忠和姜维等名将排在了一起。不管怎么说吧廖化的经历和能力都不平凡,用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样的话来形容廖化显然是冤枉廖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