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前赤峰林西县最大的买办商人于家及所开商号天崇元纪略

作者:羁文

当年盛极一时的林西县天崇(城)元商号创始人名叫于兴海。于兴海回族,原籍赤峰西屯人,在赤峰街有房产有骆驼,生活属于小康水平。早年,因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家境逐渐衰微,在赤峰已混到无法维持生活的地步,因而在光绪年间,全家迁往克旗经棚。当时,于家只有他们夫妇及其大儿子于廷、二儿子于耀、三儿子于均五人,以后在克旗又生了四儿子于卿和一个姑娘。

于兴海初到克旗时,以跑马桥(经纪人)、卖牛羊下水为生,以后又干起跑草地(旅蒙商)营生。因跑草地生意利润率高(利润翻一番或几番),所以仅仅过了七八年光景,就在克旗买房子,拴骆驼,日子变得滋润起来,这时候,大儿子于廷,二儿子于耀,也都长大成人,能够独当一面,成了于兴海的得力助手。

解放前赤峰林西县最大的买办商人于家及所开商号天崇元纪略

民国元年(1911年)林西县县城所在地放荒招垦(县城尚未建立),于兴海在此处挂(购买)了一块地,共六亩。他让大儿子于廷、二儿子于耀打前站,来林西发展事业。初到林西时,于廷贩卖皮毛,于耀跑马桥,哥俩各司其职,十分敬业。到民国四年(1915年),全家由克旗迁来林西,开始在林西修建土房十几间,并开了一个骆驼店,叫作“天崇元”。于家由民国元年从克旗来到林西算起,到民国九年(1920年)便发展成有骆驼三四十头,土地四五顷,房子四五十间的大商户。同时,又盘过一个名叫同和顺的烧饼铺,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时改造成为一个杂货铺,里面百货、米面糕点,全都出售。并且于家还在克旗、贝子庙(现在的锡林浩特)、赤峰、通辽等地扩充势力,开设店铺网点。

解放前赤峰林西县最大的买办商人于家及所开商号天崇元纪略

林西县城清真寺老照片

民国十五年(1926年)九月,俄国人在通辽设的瓦利洋行分行,通过于耀的儿子于湘云(于家在通辽贩卖牲畜的马店天增东财东)介绍,来林西设立分部,地点位于天崇元院内。瓦利洋行的张翻译来林西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此后洋行的俄语翻译由于耀来接替,于是于耀就成了瓦利洋行在林西的代言人,于家也相应地转化为买办商人。

瓦利洋行的业务主要是通过天崇元在林西及林西周边地区大量收购皮毛。瓦利洋行每年收购绒毛皮张的数量达九万斤,赢利有七万多银元。于家每年从瓦利洋行赚取的佣金额不下二万银元。再加上其它的收入,于家的实力在整个林西地区已无人能及。

解放前赤峰林西县最大的买办商人于家及所开商号天崇元纪略

于家有钱后,为了寻找靠山,开始有目的地结交政府官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林西来了个名叫马宝山的县长,是回族,于耀便和他狼狈为奸,结为金兰之好。同年,从东北开来一支奉军部队,到林西驻扎,于兴海的三儿子于钧又和这支部队的长官崔兴武成了换帖兄弟。等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长(伪满时期1933~1939年又任林西县长)换成了苏绍泉,于耀通过送钱、送马等手段,又和他结拜成“把兄弟”。

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林西,于家转而投靠了日本侵略者。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林西的买卖叫“东蒙公司”。伪满康德四年,林西成立了满洲国畜产公司,于耀担任牛马“组合”的“组合长”,大组合下有小组合,小组合服从大组合的领导,并听从其分配与指示,小组合的组合长是天崇元的于卿、吴永泉、于江云、于文俊、于庆云、丁长德等人。伪满时期的牛马组合是统治牛马买卖的,其他人不允许染指这种买卖。大组合由日本人直接领导,他们的资本都是由伪满畜产公司提供,即在组合需要多少本钱,日本人便发给多少,他们的活动范围在东西乌旗,阿巴嘎等地。据说大组合到以上各地买牛、马,不是现钱买,因当时买蒙古人的马,是论膘,每膘三个月,大组合不用本钱就把钱赚了。日本给了他们资本,他们投机倒把,贱买贵卖,因此他们都发了财,成了富户。

解放前赤峰林西县最大的买办商人于家及所开商号天崇元纪略

于家掌门人于兴海于伪满康德九年八月死去。年末,于家便分了家,共分四股,但其势力并未因此减弱。

一九四六年五月,林西农会将于耀和他的儿子等人拘留。这年秋天,于耀亡故。一九四七年冬季,林西进行土改,斗争地主恶霸,林西县北街农会把于耀的老儿子于秀云抓起来,没过几天就死于狱中。这样,曾经名噪一时的林西天崇元商号从此就彻底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