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还是先谈谈人际交往的过程吧。
交往之初,向对方展示的是美好,并且不愿意把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同时也希望看到对方美好的一面。随着这种小心翼翼的憧憬着美好的交往开始,关系开始逐渐深入。
过程中,因为美好的开始而变得相互吸引。期待着可以看到对方,可以跟对方多交流。如果同频,那么关系会会变得更加密切,更加甜蜜;如果不同频,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开始嗔怪对方为什么对自己这样冷落?以前他不是这样的。随着这样的感觉开始,语言开始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满。而对方也会觉得,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于是,慢慢的就开始了裂痕。
随着裂痕的不断加深,相互之间便开始有了猜忌。我把你当成真心朋友,而你却这样对我,太让我失望了。随着这样的心声不断的增加,两人之间的来往便开始不再那么的密切。此时,情商高的人或许不会放在脸上,而直性子的人就会立马显现。
再后来,从周边人身边听到关于对方的不好的方面,于是就更加增加了自己的猜忌心。于是大骂,算我瞎了狗眼!
就这样一段美好的友谊,就此打住了,而且在彼此的心里打上一个死结。
随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会使每个人心里面产生不敢相信他人的想法。美其名曰:我的小心灵受到伤害,我现在要包裹起来,保护自己!
是啊,人生本来就会遇到很多的人,像这样的交往也会有无数次。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去与人相处,怎样经营友谊呢?
抖音上,还有网络上,关于人际交往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教包容的,有教防范的,有教技巧的,各式各样,感觉都对。就如有人说人性本善,也有人说人性本恶一样。下面来谈谈我看到和经历的一些事例。
关系一:我和曾经的一位朋友是这样认识的。在没有与她接触之前,听身边的人讲她的好多方面不好。因为没有交集,所以一直没有联系。后来,因为与她爱人有了联系,但是我对她一直心存芥蒂。介于一次次接触,发现对方不像之前身边人说的那样。所以有了更深的交往。就如上述的交往过程一样,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甚至电话号码都变成了亲情号码,整天有说不完的话。根本就没有想过后来,彼此会发展为“仇人”。后来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有了合作,我理解我有了利益关系。最终我对这段关系的总结:不轻信别人,自己经历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朋友之间不应该有经济利益,更直白点,可以说成利害关系。只要有了这些,朋友关系就见底了。
关系二: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异性朋友。由开始他追着找你,让你慢慢觉得他身上全部是优点。后来就像上述过程一样,慢慢对对方有了期待,再后来彼此有了裂痕。随着裂痕的加深,关系破裂。这样的关系我总结为:彼此只记住了对方相见的美好,而忘记了人是有缺点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面的。一方觉得关系的交往是以舒适为前提的;而另一方认为,既然我们如此好,就需要一直“热”下去。于是产生了矛盾,一段热得透不了气的关系,到后来快速凉凉。只是经历了彼此观念的不同就很快结束。
关系三:彼此社会层次相当,经常一起吃饭,打牌,玩的朋友。因为投资关系,成为了合同转让的两个主体。结果两方因为第三方合作的原因,产生了猜疑。一方认为对方有私心,我给你面子,让你赚钱,其实心里也是有不舒服的点。而另一边觉得自己躺荡,不参与任何利益的事情。你对方是不专业,不懂,还有疑心病。眼看着这样的关系也会走上破裂的边缘。但或许他们都是高情商人士,不会摆到脸上,可是,交往肯定不会再像从前那么密了。
种种案例表明,一段关系的维系,肯定需要避开好多坑。朋友之间不能存在利益关系,不可以听信他人的说法,不可以太过热……太多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可能首先应该要学会的是与自己相处,与自己交朋友,然后才是与他人教友。朋友数量不在于多,勿滥竽充数,宁缺毋滥。人际关系的维系从不产生疑惑,消除疑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