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写了荥经,这期写写她的邻居——洪雅。
荥经县位于瓦屋山的西北方向,洪雅位于瓦屋山的东北方向,同样受华西雨屏降雨影响,两个县城的湿度高,日照少,四季分明,对于八月出产竹笋都有共同的记忆。虽是邻居,饮食习惯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挞挞面是荥经人打开一天滋味生活的钥匙,碗碗羊肉则是洪雅人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连皮带肉炖煮好的大块羊肉 摄影|刘乾坤
碗碗羊肉
洪雅县城所在地洪川镇,幅员面积79.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却有200多家羊肉馆子,称得上是一座羊肉馆之城。吃碗碗羊肉,是洪雅人的日常,也是款待外地朋友的事情。
在四川各地,都有入冬开始吃羊肉的习惯,我也是在这种习惯中长大,民间一直认为羊肉能提高御寒能力,有没有具体效果不是太清楚。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羊肉燥火,只能冬天吃。洪雅人民用遍布全城的羊肉馆告诉大家:我们洪雅一年四季都吃羊肉。
2017年6月,我们一行到洪雅出差,时任洪雅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成问我们吃什么?我说你们当地人喜欢吃的馆子就行,不到大酒楼餐厅。结果选的是修文路的羊肉馆,名字叫伦祥羊肉,老板拿着漏勺正在忙活着。到了大锅前,王主席大声对老板说:“老板,6碗羊肉。”洪雅县城的羊肉馆,大多数都是明档经营,这比现在都市里要求开放式厨房要早得多,明档的好处是:你看我的食材是资格的,现切现煮,如假包退;还有就是老板从开馆子时就是形象代言人,熟人来了打个招呼,显得亲切。
洪雅羊肉馆选取本地山羊,肉质细嫩,不腥不膻,每天这些开羊肉馆的老板们,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清洗炖煮。羊肉带骨,入大锅猛火炖煮2小时以上,才改为中小火,煮到火候捞起来,客人来了,称重切片,再放入漏勺入锅涮烫。客人在此等候,自己端到座位上,座位有室内也有室外,室外的座就在街边,大多数人选择坐在街边进食。坐在街边,看着人来人往,一派生机,再瞧瞧眼前的食物:一碗清澈鲜香的羊肉、一碗疏散的白米饭、一碟枣红色的干辣椒和一小碟解腻下饭的泡菜,喝汤吃肉,待额头上微微冒汗时,肚子已经饱了。
伦祥羊肉馆,清爽鲜香的羊肉汤 摄影|刘乾坤
小吃
我不喜欢到大餐厅酒楼吃饭,总觉得那是按标准做的菜,反而没有个性。当地的朋友大多知道我这种为大家省钱的好习惯,请我吃小吃。第一次在洪雅吃小吃估计是十年以前了,当地摄影朋友康志力带我吃饭,引到一个相对较偏的小街,当时没有拍照片也没有作记录,记不得是哪一家了。只记得有烧血旺,鲜香嫩滑烫,还有别的烧菜卤菜,民间味道,回想起来都流口水。以后每次到洪雅,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吃小吃。
2020年,康志力邀我去洪雅耍两天,说到瓦屋山拍照。我说:“拍风光是你们当地人的优势,我来吃小吃就可以了。”洪雅人说的小吃,不是什么面条、汤圆之类的,是指有拌菜、烧菜和炒菜的小馆子,桌凳都不高,坐起有点弯腰曲膝,但一点不影响喝酒聊天。
9月,终于到了洪雅,我们到南北街吃的一家叫“黑娃(口里一个男字,打不出来)”小吃的店,当时也没拍照没记录,给眉山作协副主席何泽琼老师请教才知道街名地名。写到这,心里很后悔,当时为什么不拍照?当时大家聊天,上菜的时候边吃边聊,菜品又好吃,只顾吃就忘了拍照。若不是疫情原因,我真的会开上车就奔洪雅去,吃小吃。那个南北街的包子太好吃,从早到晚都有人来打包,我们离开的时候,当地朋友为我们打了包,回到家,不喜欢吃包子的女儿也大呼好吃,再次在想像中流口水,这个疫情真的让人有点痛苦。
街边小吃 摄影|刘乾坤
推荐几家我吃过的小馆子:
伦祥羊肉
地址:洪雅县城修文路三段
杨金全羊肉馆(据说传了三代)
地址:洪雅南街115号
响当当小吃
地址:雅风小区南巷22号
黑娃小吃
地址:南北街
END
撰文|刘乾坤
摄影|刘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