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上期寫了荥經,這期寫寫她的鄰居——洪雅。

荥經縣位于瓦屋山的西北方向,洪雅位于瓦屋山的東北方向,同樣受華西雨屏降雨影響,兩個縣城的濕度高,日照少,四季分明,對于八月出産竹筍都有共同的記憶。雖是鄰居,飲食習慣卻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撻撻面是荥經人打開一天滋味生活的鑰匙,碗碗羊肉則是洪雅人一生中最溫暖的記憶。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連皮帶肉炖煮好的大塊羊肉 攝影|劉乾坤

碗碗羊肉

洪雅縣城所在地洪川鎮,幅員面積79.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萬人,卻有200多家羊肉館子,稱得上是一座羊肉館之城。吃碗碗羊肉,是洪雅人的日常,也是款待外地朋友的事情。

在四川各地,都有入冬開始吃羊肉的習慣,我也是在這種習慣中長大,民間一直認為羊肉能提高禦寒能力,有沒有具體效果不是太清楚。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羊肉燥火,隻能冬天吃。洪雅人民用遍布全城的羊肉館告訴大家:我們洪雅一年四季都吃羊肉。

2017年6月,我們一行到洪雅出差,時任洪雅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成問我們吃什麼?我說你們當地人喜歡吃的館子就行,不到大酒樓餐廳。結果選的是修文路的羊肉館,名字叫倫祥羊肉,老闆拿着漏勺正在忙活着。到了大鍋前,王主席大聲對老闆說:“老闆,6碗羊肉。”洪雅縣城的羊肉館,大多數都是明檔經營,這比現在都市裡要求開放式廚房要早得多,明檔的好處是:你看我的食材是資格的,現切現煮,如假包退;還有就是老闆從開館子時就是形象代言人,熟人來了打個招呼,顯得親切。

洪雅羊肉館選取本地山羊,肉質細嫩,不腥不膻,每天這些開羊肉館的老闆們,淩晨三四點鐘就開始清洗炖煮。羊肉帶骨,入大鍋猛火炖煮2小時以上,才改為中小火,煮到火候撈起來,客人來了,稱重切片,再放入漏勺入鍋涮燙。客人在此等候,自己端到座位上,座位有室内也有室外,室外的座就在街邊,大多數人選擇坐在街邊進食。坐在街邊,看着人來人往,一派生機,再瞧瞧眼前的食物:一碗清澈鮮香的羊肉、一碗疏散的白米飯、一碟棗紅色的幹辣椒和一小碟解膩下飯的泡菜,喝湯吃肉,待額頭上微微冒汗時,肚子已經飽了。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倫祥羊肉館,清爽鮮香的羊肉湯 攝影|劉乾坤

小吃

我不喜歡到大餐廳酒樓吃飯,總覺得那是按标準做的菜,反而沒有個性。當地的朋友大多知道我這種為大家省錢的好習慣,請我吃小吃。第一次在洪雅吃小吃估計是十年以前了,當地攝影朋友康志力帶我吃飯,引到一個相對較偏的小街,當時沒有拍照片也沒有作記錄,記不得是哪一家了。隻記得有燒血旺,鮮香嫩滑燙,還有别的燒菜鹵菜,民間味道,回想起來都流口水。以後每次到洪雅,隻要有機會,一定會吃小吃。

2020年,康志力邀我去洪雅耍兩天,說到瓦屋山拍照。我說:“拍風光是你們當地人的優勢,我來吃小吃就可以了。”洪雅人說的小吃,不是什麼面條、湯圓之類的,是指有拌菜、燒菜和炒菜的小館子,桌凳都不高,坐起有點彎腰曲膝,但一點不影響喝酒聊天。

9月,終于到了洪雅,我們到南北街吃的一家叫“黑娃(口裡一個男字,打不出來)”小吃的店,當時也沒拍照沒記錄,給眉山作協副主席何澤瓊老師請教才知道街名地名。寫到這,心裡很後悔,當時為什麼不拍照?當時大家聊天,上菜的時候邊吃邊聊,菜品又好吃,隻顧吃就忘了拍照。若不是疫情原因,我真的會開上車就奔洪雅去,吃小吃。那個南北街的包子太好吃,從早到晚都有人來打包,我們離開的時候,當地朋友為我們打了包,回到家,不喜歡吃包子的女兒也大呼好吃,再次在想像中流口水,這個疫情真的讓人有點痛苦。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四川|小城滋味:洪雅

街邊小吃 攝影|劉乾坤

推薦幾家我吃過的小館子:

倫祥羊肉

位址:洪雅縣城修文路三段

楊金全羊肉館(據說傳了三代)

位址:洪雅南街115号

響當當小吃

位址:雅風小區南巷22号

黑娃小吃

位址:南北街

END

撰文|劉乾坤

攝影|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