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作者:孤风婉史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2007年,一首《新贵妃醉酒》火遍了大江南北,歌手李玉刚的名字也开始被更多人知道,观众惊讶于他独特的嗓音和飘逸的舞姿,纷纷被他圈粉,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重现。

人们的目光集中在李玉刚优美的戏腔上,随后各种节目的邀请层出不穷,李玉刚也借此机会从星光大道的聚光灯下走上了一个个更大的舞台,根据李玉刚自己的描述,这段时间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很多挫折。

其中大部分都是过眼云烟,说过去就过去了,但有一个人,始终是李玉刚心理上最大的障碍。

李玉刚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因为这个人如何地伤心落泪、自愧自责,到最后也没有勇气去面对他,直到这个人去世,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道歉和寻求原谅,这成为他心里的一个永久的遗憾。

这个人就是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梅葆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h1>

早在李玉刚成名之前,梅葆玖已经是圈内享誉已久的京剧大师,作为上世纪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对京剧的态度是敬畏的、严谨的。

在他的心里,父亲是他传承戏剧的初心,也是他最敬佩的人。但很不幸,初出茅庐的李玉刚触碰到了梅葆玖的这块逆鳞。

有一次,李玉刚在演出的时候挂出了一张条幅,上书十个醒目的大字:“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俨然是把自己摆到了戏剧名家的位置,甚至骄傲到要与梅兰芳平起平坐。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事实上,在此之前,也有李玉刚的粉丝到处喊这样的口号,梅葆玖心知肚明,虽然十分不满但并没有说什么,他把这些看作是粉丝的一次偶然行为。

但这次不同,在演出现场,竟然有人堂而皇之地举出这样的条幅,实在忍无可忍,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这十个字,把梅葆玖给激怒了。

要知道,梅兰芳大师是一位全国公认的优秀戏剧家,被评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经过时代的考验,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而当时初出茅庐的李玉刚,由于是通俗唱法出身,因此对戏剧的理解并没有特别深入。

《新贵妃醉酒》当中的戏腔,其实和梅兰芳大师穷其一生钻研的国粹艺术,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客观来说,李玉刚从专业角度上讲,实在难以和梅兰芳大师相提并论。

因此作为梅兰芳的儿子和传承者,梅葆玖唯一不能原谅的就是这件事。在梅葆玖看来,传统戏剧中对旦角有着极高的要求,是要表演者用一生去打磨的。

虽然李玉刚努力学习装扮唱腔,但要是把自己和梅葆玖的父亲放在一个高度,实在让梅葆玖难以接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向好脾气的梅葆玖,开始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不满。虽然没有提名提姓,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意指何人。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毫不客气地说:“对于那种打着梅兰芳先生旗号的人,我表示强烈抗议,男旦本来是一种很纯粹的艺术,却被庸俗化用来取悦观众,成为博人一笑的小丑。”

在梅葆玖看来,李玉刚虽然粉丝众多,但他的艺术造诣根本不能与梅派艺术相提并论。在自己所接触的正统艺术当中,方正是第一要素,像李玉刚这样以哗众取宠的表演方式出道的艺人,与梅派艺术家根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码事。

李玉刚在受到梅葆玖的批评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里不对,当时的他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得知有人暗指自己“碰瓷”,他立刻尖锐地反驳过去:“虽然京圈里有人不认可我的艺术,但是新世纪以来的男旦演员,有几个像我这样火过?”

这句话经过传播后,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自己不能赞同,认为李玉刚缺乏对老艺术家的尊重。从那时开始,李玉刚的人气也变得越来越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h1>

与李玉刚的无知者无畏不同,梅葆玖从接触戏剧到传承戏剧,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他走在梅派艺术传承者的道路之上,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日趋熟练的历久弥新,再到现在,浑身上下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父亲梅兰芳的用心良苦,梅葆玖从小看在眼里,父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戏剧,还创立了“梅派艺术”,但艺术的发展需要传承。

家中虽然有四个孩子,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天赋,更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学戏,最终,只有梅葆玖接过了父亲的衣冠。

但他的起步并不顺利,戏剧艺术经过特殊时期的搁置,再度拾起,届时的梅葆玖已经错过了学戏的最佳年纪。

学戏与学武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若是浅尝辄止,自然无需严格审视,但若是以资深为目的,必须讲究童子功。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学武之人一日不练,则拳脚生疏;学戏之人一日不练,则身段气质立刻有所不同。何况梅葆玖多年不练,初学者的年纪相对来说也大了,要达成非同凡响的效果,必须加倍努力。

梅葆玖站在父亲梅兰芳身后,远远看去只感到那道身影如此巍峨,简直高不可攀,梅葆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曾说过,因为作为样的父亲太过完美,自己怎么追赶也追赶不上,这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非常辛苦,不过后来他想通了,既然追不上,不如好好传承。

事实上,梅葆玖与梅兰芳之间的差距,可能只在“身段”上,并且有观众偶尔调侃“玖爷没有腰”,就是因为他小时候错过了戏剧的“黄金十年”造成的。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这也使得梅葆玖在唱腔上倍加努力,天赋异禀,又肯用功,加上天生的好嗓子,让梅葆玖在梅兰芳之后顺利成为了一代名旦,还得到不少名家衷心的夸赞“梅葆玖在唱腔上比其父还要略胜一筹”。

但即便是这样,梅葆玖依然不敢自称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他每次都非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个兢兢业业做活的人,在梅葆玖看来,梅派艺术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是不能被随便“代表”和“自称”的。

那是在一次央视晚会上,开场环节,李玉刚拿起话筒说了他的第一句话:“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李玉刚一开口就触到了梅葆玖先生心底的红线,出于教养,梅葆玖没有当场与他争论,而是起身离席,拂袖而去,给台前的李玉刚甚至于整场晚会只留下了背影。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梅葆玖是真的生气了,只有李玉刚迷惑不解,还不知道怎么做错了什么。

不过那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同情李玉刚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又是由“梅派艺术”这句话引起的。直到旁人对他出言提醒,李玉刚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问题所在。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h1>

李玉刚或许不是故意的,在他看来,传统艺术正在被流行元素的热度所覆盖。与梅葆玖先生在艺术上的严谨守旧、精益求精不同,李玉刚的热爱表现为对旧的传统艺术的创新,甚至是与新时代潮流的结合。

其实不光李玉刚,有些人同样认为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眼中渐渐变得模糊和遥远了起来。

几乎没有人愿意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掌握这些“陈旧繁琐”的文化。因此许多人都发现,京剧的身影在现代舞台上的比重正在降低。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要知道,在京剧这一行里,无论是在古时候,还是近现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从小练起,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要千遍万遍地推敲,每一个步子都要走到位,每一次唱腔、每一个表情都要恰到好处,而这背后是他们苦练了几十年的成果。

可以说,京剧之大成,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也是为什么,真正能为人所称道的京剧大师如此稀少的原因。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反之,一些流行歌手则通常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走入大众视野,对于他们来说,抓人眼球很重要,只要能被大多数人喜欢,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在新的流行元素中可以中西结合,在旧的传统形式下也可以无限创新。

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新的也会变旧,旧的也会翻新,无论是新还是旧,都源于人们心中的热爱,热爱是不可辜负的。

对京剧艺术的翻新与传扬,李玉刚所作出的努力自然不可忽视,而他对于梅葆玖先生来说,由于失言而造成的后果同样不可估量。

“梅派艺术”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不但学习的过程艰难,从拜师到自立门户也是一道不小的难关,这与科班出身或草根出身的现代流行艺术完全是两码事,而这一点恰恰是李玉刚所不了解的。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而对于传统艺术家来说,他们从小生活的时代与今天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差距,宣传无可厚非,但宣传的方式一旦对传统文化的部分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都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因为比起流量,他们更看重艺术本身。

在梅葆玖先生的眼中,“梅派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形式,更是由无数人的努力而凝聚的心血,在过去那样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都不曾褪色,怎么能容许这种亵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h1>

初来乍到的李玉刚显然不知道梅葆玖先生在京圈的地位,由于他不恰当地发言,引起各路梅派艺术相关人士的反感,他只知道自己的资源一天天减少,事业也因此而停滞。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李玉刚孤独地度过了据他所说非常黑暗的一段时间,无奈之下,只得多次请王昆老师代他向梅葆玖先生道歉。

王昆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自从李玉刚在她从艺70周年的座谈会上发言之后,两人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幸运的是,王昆老师与梅葆玖先生之间也有交情。

由于情况特殊,王昆老师建议李玉刚写一封信寄过去道歉,这样比较有诚意,但李玉刚还是每写一封信就拿到王昆老师这里,仍然希望能被转交,因为他不知道怎样面对梅葆玖先生。在王昆老师第三次说出“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时候,李玉刚哭了。

那是在梅葆玖先生去世之后不久,李玉刚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道:“我哭了三次,最后我放弃了,因为矛盾已经很深了,我解决不了,我还是只要做我自己就好。”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李玉刚没有再去找梅葆玖先生道歉,直到梅葆玖先生去世,李玉刚也没去参加葬礼,于是所有人都知道,梅葆玖至死也没有原谅李玉刚。

虽然没有去参加葬礼,但在梅葆玖先生去世当天,李玉刚饱含愧疚地发布了一篇文章悼念,后来,李玉刚在参加节目时也提到,希望梅葆玖先生泉下有知,能够原谅当时鲁莽的自己。

可见梅葆玖在李玉刚心中,烙下了一片很深的印记。只可惜,即便这时的李玉刚已经意识到了错误,却也于事无补了。

梅葆玖一生无儿无女,但传承弟子却不少,他尽到了对梅派艺术的责任,使得父亲梅兰芳创造的戏剧流派代代流传下去,这是他从事一生、惦记一生的事业。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谅李玉刚,李:我哭了三次,最终放弃通俗歌手“碰瓷”戏剧大师传统艺术除了天赋,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旧与创新:同样的热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逃避让矛盾成为遗憾

因此,在李玉刚只是对《贵妃醉酒》进行流行唱法改编的时候,梅葆玖先生虽然略感不适,但并没有表现出不满。

他们之间矛盾的真正根源在于,梅葆玖先生尊重了李玉刚的创新,而李玉刚却没有尊重梅葆玖对“梅派艺术”的特殊感情。

随后几年,李玉刚的事业渐渐走向抛物线的另一端,除了当年的一首《新贵妃醉酒》似乎再没有什么能激起人印象的作品,当年那飘逸出尘的身影,也开始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们所淡忘。

斯人已逝,恩怨是非渐渐埋藏在尘埃里。重要的是,真正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路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