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作者:孤風婉史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2007年,一首《新貴妃醉酒》火遍了大江南北,歌手李玉剛的名字也開始被更多人知道,觀衆驚訝于他獨特的嗓音和飄逸的舞姿,紛紛被他圈粉,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重制。

人們的目光集中在李玉剛優美的戲腔上,随後各種節目的邀請層出不窮,李玉剛也借此機會從星光大道的聚光燈下走上了一個個更大的舞台,根據李玉剛自己的描述,這段時間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遇到了很多挫折。

其中大部分都是過眼雲煙,說過去就過去了,但有一個人,始終是李玉剛心理上最大的障礙。

李玉剛在接受采訪時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因為這個人如何地傷心落淚、自愧自責,到最後也沒有勇氣去面對他,直到這個人去世,自己再也沒有機會道歉和尋求原諒,這成為他心裡的一個永久的遺憾。

這個人就是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梅葆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h1>

早在李玉剛成名之前,梅葆玖已經是圈内享譽已久的平劇大師,作為上世紀著名平劇大師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對平劇的态度是敬畏的、嚴謹的。

在他的心裡,父親是他傳承戲劇的初心,也是他最敬佩的人。但很不幸,初出茅廬的李玉剛觸碰到了梅葆玖的這塊逆鱗。

有一次,李玉剛在演出的時候挂出了一張條幅,上書十個醒目的大字:“前有梅蘭芳,後有李玉剛,”俨然是把自己擺到了戲劇名家的位置,甚至驕傲到要與梅蘭芳平起平坐。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事實上,在此之前,也有李玉剛的粉絲到處喊這樣的口号,梅葆玖心知肚明,雖然十分不滿但并沒有說什麼,他把這些看作是粉絲的一次偶然行為。

但這次不同,在演出現場,竟然有人堂而皇之地舉出這樣的條幅,實在忍無可忍,簡單來說,就是因為這十個字,把梅葆玖給激怒了。

要知道,梅蘭芳大師是一位全國公認的優秀戲劇家,被評為“四大名旦”之首,他經過時代的考驗,為中國傳統戲劇的傳承和創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而當時初出茅廬的李玉剛,由于是通俗唱法出身,是以對戲劇的了解并沒有特别深入。

《新貴妃醉酒》當中的戲腔,其實和梅蘭芳大師窮其一生鑽研的國粹藝術,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客觀來說,李玉剛從專業角度上講,實在難以和梅蘭芳大師相提并論。

是以作為梅蘭芳的兒子和傳承者,梅葆玖唯一不能原諒的就是這件事。在梅葆玖看來,傳統戲劇中對旦角有着極高的要求,是要表演者用一生去打磨的。

雖然李玉剛努力學習裝扮唱腔,但要是把自己和梅葆玖的父親放在一個高度,實在讓梅葆玖難以接受。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向好脾氣的梅葆玖,開始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不滿。雖然沒有提名提姓,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意指何人。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梅葆玖與父親梅蘭芳

梅葆玖毫不客氣地說:“對于那種打着梅蘭芳先生旗号的人,我表示強烈抗議,男旦本來是一種很純粹的藝術,卻被庸俗化用來取悅觀衆,成為博人一笑的小醜。”

在梅葆玖看來,李玉剛雖然粉絲衆多,但他的藝術造詣根本不能與梅派藝術相提并論。在自己所接觸的正統藝術當中,方正是第一要素,像李玉剛這樣以嘩衆取寵的表演方式出道的藝人,與梅派藝術家根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兩碼事。

李玉剛在受到梅葆玖的批評之後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不對,當時的他事業正處于上升期,。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得知有人暗指自己“碰瓷”,他立刻尖銳地反駁過去:“雖然京圈裡有人不認可我的藝術,但是新世紀以來的男旦演員,有幾個像我這樣火過?”

這句話經過傳播後,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自己不能贊同,認為李玉剛缺乏對老藝術家的尊重。從那時開始,李玉剛的人氣也變得越來越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h1>

與李玉剛的無知者無畏不同,梅葆玖從接觸戲劇到傳承戲劇,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他走在梅派藝術傳承者的道路之上,從剛開始的小心翼翼,到日趨熟練的曆久彌新,再到現在,渾身上下都是沉甸甸的責任。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父親梅蘭芳的用心良苦,梅葆玖從小看在眼裡,父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戲劇,還創立了“梅派藝術”,但藝術的發展需要傳承。

家中雖然有四個孩子,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天賦,更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學戲,最終,隻有梅葆玖接過了父親的衣冠。

但他的起步并不順利,戲劇藝術經過特殊時期的擱置,再度拾起,屆時的梅葆玖已經錯過了學戲的最佳年紀。

學戲與學武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别,若是淺嘗辄止,自然無需嚴格審視,但若是以資深為目的,必須講究童子功。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學武之人一日不練,則拳腳生疏;學戲之人一日不練,則身段氣質立刻有所不同。何況梅葆玖多年不練,初學者的年紀相對來說也大了,要達成非同凡響的效果,必須加倍努力。

梅葆玖站在父親梅蘭芳身後,遠遠看去隻感到那道身影如此巍峨,簡直高不可攀,梅葆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曾說過,因為作為樣的父親太過完美,自己怎麼追趕也追趕不上,這讓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非常辛苦,不過後來他想通了,既然追不上,不如好好傳承。

事實上,梅葆玖與梅蘭芳之間的差距,可能隻在“身段”上,并且有觀衆偶爾調侃“玖爺沒有腰”,就是因為他小時候錯過了戲劇的“黃金十年”造成的。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這也使得梅葆玖在唱腔上倍加努力,天賦異禀,又肯用功,加上天生的好嗓子,讓梅葆玖在梅蘭芳之後順利成為了一代名旦,還得到不少名家衷心的誇贊“梅葆玖在唱腔上比其父還要略勝一籌”。

但即便是這樣,梅葆玖依然不敢自稱為梅派藝術的傳承者,他每次都非常謙虛地說自己隻是個兢兢業業做活的人,在梅葆玖看來,梅派藝術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是不能被随便“代表”和“自稱”的。

那是在一次央視晚會上,開場環節,李玉剛拿起話筒說了他的第一句話:“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藝術向全國觀衆緻以誠摯的問候!”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李玉剛一開口就觸到了梅葆玖先生心底的紅線,出于教養,梅葆玖沒有當場與他争論,而是起身離席,拂袖而去,給台前的李玉剛甚至于整場晚會隻留下了背影。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梅葆玖是真的生氣了,隻有李玉剛迷惑不解,還不知道怎麼做錯了什麼。

不過那個時候已經很少有人同情李玉剛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又是由“梅派藝術”這句話引起的。直到旁人對他出言提醒,李玉剛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問題所在。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h1>

李玉剛或許不是故意的,在他看來,傳統藝術正在被流行元素的熱度所覆寫。與梅葆玖先生在藝術上的嚴謹守舊、精益求精不同,李玉剛的熱愛表現為對舊的傳統藝術的創新,甚至是與新時代潮流的結合。

其實不光李玉剛,有些人同樣認為以平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年輕人眼中漸漸變得模糊和遙遠了起來。

幾乎沒有人願意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去掌握這些“陳舊繁瑣”的文化。是以許多人都發現,平劇的身影在現代舞台上的比重正在降低。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要知道,在平劇這一行裡,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近現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從小練起,甚至每一個細節都要千遍萬遍地推敲,每一個步子都要走到位,每一次唱腔、每一個表情都要恰到好處,而這背後是他們苦練了幾十年的成果。

可以說,平劇之大成,簡直比登天還難。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能為人所稱道的平劇大師如此稀少的原因。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反之,一些流行歌手則通常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走入大衆視野,對于他們來說,抓人眼球很重要,隻要能被大多數人喜歡,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在新的流行元素中可以中西結合,在舊的傳統形式下也可以無限創新。

因為對于藝術來說,新的也會變舊,舊的也會翻新,無論是新還是舊,都源于人們心中的熱愛,熱愛是不可辜負的。

對平劇藝術的翻新與傳揚,李玉剛所作出的努力自然不可忽視,而他對于梅葆玖先生來說,由于失言而造成的後果同樣不可估量。

“梅派藝術”作為傳統藝術形式,不但學習的過程艱難,從拜師到自立門戶也是一道不小的難關,這與科班出身或草根出身的現代流行藝術完全是兩碼事,而這一點恰恰是李玉剛所不了解的。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而對于傳統藝術家來說,他們從小生活的時代與今天的時代環境有很大差距,宣傳無可厚非,但宣傳的方式一旦對傳統文化的部分産生負面影響,他們都是無法了解和接受的,因為比起流量,他們更看重藝術本身。

在梅葆玖先生的眼中,“梅派藝術”不僅僅是一種珍貴的藝術形式,更是由無數人的努力而凝聚的心血,在過去那樣漫長而艱苦的歲月裡都不曾褪色,怎麼能容許這種亵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h1>

初來乍到的李玉剛顯然不知道梅葆玖先生在京圈的地位,由于他不恰當地發言,引起各路梅派藝術相關人士的反感,他隻知道自己的資源一天天減少,事業也是以而停滞。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李玉剛孤獨地度過了據他所說非常黑暗的一段時間,無奈之下,隻得多次請王昆老師代他向梅葆玖先生道歉。

王昆老師是我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自從李玉剛在她從藝70周年的座談會上發言之後,兩人就一直保持着聯系,幸運的是,王昆老師與梅葆玖先生之間也有交情。

由于情況特殊,王昆老師建議李玉剛寫一封信寄過去道歉,這樣比較有誠意,但李玉剛還是每寫一封信就拿到王昆老師這裡,仍然希望能被轉交,因為他不知道怎樣面對梅葆玖先生。在王昆老師第三次說出“解鈴還須系鈴人”的時候,李玉剛哭了。

那是在梅葆玖先生去世之後不久,李玉剛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道:“我哭了三次,最後我放棄了,因為沖突已經很深了,我解決不了,我還是隻要做我自己就好。”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李玉剛沒有再去找梅葆玖先生道歉,直到梅葆玖先生去世,李玉剛也沒去參加葬禮,于是所有人都知道,梅葆玖至死也沒有原諒李玉剛。

雖然沒有去參加葬禮,但在梅葆玖先生去世當天,李玉剛飽含愧疚地釋出了一篇文章悼念,後來,李玉剛在參加節目時也提到,希望梅葆玖先生泉下有知,能夠原諒當時魯莽的自己。

可見梅葆玖在李玉剛心中,烙下了一片很深的印記。隻可惜,即便這時的李玉剛已經意識到了錯誤,卻也于事無補了。

梅葆玖一生無兒無女,但傳承弟子卻不少,他盡到了對梅派藝術的責任,使得父親梅蘭芳創造的戲劇流派代代流傳下去,這是他從事一生、惦記一生的事業。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不原諒李玉剛,李:我哭了三次,最終放棄通俗歌手“碰瓷”戲劇大師傳統藝術除了天賦,還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守舊與創新:同樣的熱愛開出不一樣的花朵逃避讓沖突成為遺憾

是以,在李玉剛隻是對《貴妃醉酒》進行流行唱法改編的時候,梅葆玖先生雖然略感不适,但并沒有表現出不滿。

他們之間沖突的真正根源在于,梅葆玖先生尊重了李玉剛的創新,而李玉剛卻沒有尊重梅葆玖對“梅派藝術”的特殊感情。

随後幾年,李玉剛的事業漸漸走向抛物線的另一端,除了當年的一首《新貴妃醉酒》似乎再沒有什麼能激起人印象的作品,當年那飄逸出塵的身影,也開始在時間的流逝中被人們所淡忘。

斯人已逝,恩怨是非漸漸埋藏在塵埃裡。重要的是,真正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在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