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作者:三峡孬张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山门

来湘西,悠游黔阳,孬张是奔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在此出任龙标尉。黔阳遗留的明清古城犹在,诗人吟诗会友的龙标胜迹一一芙蓉楼,现已成为人们追忆凭吊的游览胜境。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山门近景:龙标胜迹

仕途困厄的王昌龄:其人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却又因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王昌龄画像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黔阳城王昌龄塑像

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王昌龄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诗家夫子王江宁”。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

黔阳古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王昌龄早先曾在此谪居七载,这里有一座由他建造的芙蓉楼。唐天宝7年(748年),王昌龄由江宁贬龙标县尉,心情十分郁闷。唐时县尉只是从九品,与县丞一样,乃县令之佐官。县尉主管治安,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唐六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对县尉的职责界定是:“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侧影

当年,大诗人、好友李白听说此事,曾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栖身龙标县蛮荒之境,尉官王昌龄勤于问政,宽囿待民,留下“苗女听歌”、“佳句退兵"等轶闻故事。诗人王昌龄,为排解心中闷苦,遂建芙蓉楼,欲作饮酒作诗、宴客会友之所。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园区碑亭

传说《芙蓉楼送辛渐》千古佳作,便是吟诵于此楼,诗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芙蓉楼园区廊亭

芙蓉楼,因年久失修,荒废多年。而今我们见到的,是清嘉庆20年(1815年)重建的芙蓉楼,乃重檐歇山顶式,纯木两层结构。一楼中堂,设有香案,壁上挂有王昌龄画像。二楼室内两侧,供着12种动物雕像。室外四面回环式楼道,木质围栏。客观缘由,现游人来此欲倚栏观景,恐难以如愿。

黔阳:唐代才子谪龙标,芙蓉楼忆王昌龄

好在芙蓉楼景区,现辟有花园、碑廊、茶楼,观光者徜徉其间,可在忆念先贤的楼前楼后,拾取唐时文人们聚会把酒唱和之雅趣。

#旅游# #黔阳古城# #芙蓉楼# #游记#

继续阅读